第180章 廉政(3 / 4)
两白银,如果这二十万两白银都进入了陈清和一帮人的口袋,那薛夷光只能说一句“该杀!”。这样的人不配为官!
“剩下的那些粮食呢?”薛夷光问道,除了赈灾款外还有不少粮食呢。
“全都被陈大人卖给了燕云的粮商和乡绅。”师爷说道:“因为陈大人买粮的钱本来就不低,所以粮商们便纷纷涨价,这粮食的价钱比平常涨了足足两倍,所以百姓也就更加买不起粮食了。”
“我记得陛下初年时还曾赞誉燕云布政使陈清和清正廉明,如今看来……”倒是成了笑话了,最后几个字薛夷光没有说,毕竟对皇室的影响不好,但是这确实是个笑话。
昔年最有名的廉政之臣,却成了最大的贪污腐败之人,这是笑话,也是悲哀。
“陈大人年纪越来越大,前半生清正廉洁,一点钱财都没有,颇为清苦,只靠着妻子的嫁妆过日子,这年纪越大,觉得自己给儿孙留不下什么财产,所以才想着贪腐吧。”师爷多少是知道一些这位布政使的想法的,因为他随着吕县令进进出出陈府这么多次,多少知道一些内情。
薛夷光听到这话,嘴角只剩下苦笑,陈清和的问题说明了什么?堂堂官员要靠着自己妻子的嫁妆过日子,所以才家中抬不起头,年纪大了觉得自己为朝廷贡献一生,所以就心安理得的贪腐起来,想着为子孙留家产,前半生想得是百姓,后半生想得是子孙,这应该怎么说呢?说是人之常情,但那些受苦的百姓的冤屈去哪里诉苦!
但一位朝廷大员却要靠着妻子的嫁妆度日,朝廷又对得起陈清和吗?
所以她说,大魏的朝廷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想要改变官员的贪腐问题,官员本身的思想道德是一方面,朝廷的制度也是一方面,如果一个官员来生活都成问题,那他又怎么可能会清正廉洁?
高薪养廉,这是有道理的。
还有之前这位师爷说得陈清和出身寒门的问题,他们一直都在说世家对朝廷的危害有多大,但是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比如大部分权贵之家出身的官员,他们祖上传下来的家产就足够他们花销了,所以他们用不到去贪腐,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出身权贵家庭的官员在贪腐问题上要比寒门子弟轻很多,不是说这些人不贪,只是程度要轻。
世家其实也都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很多世家一开始也都是寒门出身,像现在的寒门子弟一样去贪,去敛财,但是他们只需要贪一代或者是两代,之后他们的日子富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