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此去通途38(6 / 8)
终于,大多数工艺和技术问题被解决,相关的情况统计和方案测算也完成了,有了这些支持,跨海大桥的方案,很快就拿了出来!
三十一公里的大桥,分为三个桥段。
首先,是23千米的陆地桥梁,采取混凝土建造。
第二段,是整条大桥的重点,跨海段,全长251千米。
最后,则是港桥连接段,全长35千米。
方案确定后,难题并没有减少。
因为外海施工,还有更多的难题。
宋海找到谢雁,提出了两个最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打桩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施工船舶问题。
“修桥打桩,必须精确定位,但在海上没有任何的参照物,海水会推动船身,我们只能依靠卫星定位进行,”
宋海说,“我们需要一套卫星打桩方案,一个月后,这两个都必须要有解决思路,其他的问题,我已经交给苏擎他们去攻克了。”
谢雁点头,“这两个问题,我会给你一个答复。”
她说,“要不了一个月,半个月。”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了。
实际上,在卫星的帮助下进行精确打桩,以华国的工程技术来说,并不难做到。
难的是华国没有足够的卫星系统。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利用卫星进行定位,他们能选择的只有利国的gps。
打下一根桩需要七个卫星同时传送数据,帮助精确定位,两个确定高度,三个定下轴线,两个卫星进行校准。
如果是在数十年后进行,当华国拥有自己的卫星系统时,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但现在,不是十年后,也不是二十年后。
利国不断地再调整gps的数据,而且,它并不会为了华国,特意提供足够的七个卫星进行打桩。
半个月后,宋海收到了谢雁的雏形方案。
“gps-rtk技术?”
他翻了几页。
“rtk是一种定位技术,利用了实时载波相位差,”1
她说,“七个卫星很难同时捕捉到,会导致我们的定位出现问题,但如果采取这种技术,将……”
她说,“这个方案,还需要在海上进行实验,它有一定的误差影响,但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