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与风同行35时间丈量的距离35(3 / 6)
是记者,就因为网络普及了,谁都可以开个微博,开局一张图,过程全靠编,说的还有模有样的,极其容易挑动人们和官方对立的情绪。
而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应对舆论,官方的发言和应对方式也欠妥,很多事情不做只会谣言满天,做了,反而适得其反。
之前的新闻发布会就是如此,草草上场,结果非但没有澄清,反而激起了民愤。
如果这群记者回去再按照今天的事情乱写一通,恐怕专家调查组也会加入被谩骂的全家桶了。
然而,他们除了驱赶和呵斥,找不到更好的应对方法。
“让我来说吧。”
一个女生的声音响起。
记者转头,只看见一个穿着黑色外套的女生,看上去二十出头,脸上没有其他专家和随行人员的黑脸,带着亲近的神情。
管她是谁,能回应自己的采访,让他们回去有内容可写就行。
于是目标很轻松地转移到了谢雁身上。
在记者们开启夺命连环问之前,谢雁就打断了他们的话,先掌握主动权,“我是谢雁,高级工程师,擅长的领域是交通工程,对桥梁工程和动车系统有一定了解,这一次,我是以专家调查组的身份来这里的。”
谢雁上来就爆自己的信息,似乎不怕被他们人肉。
而她说的内容不是敷衍的官话,其他记者也都闭上了嘴,等着她继续。
“除了我之外,专家组还有华国科学院的院士,工程院院士,锦城交通大学教授……”
谢雁还指了几位来到现场的教授,简单介绍了一番。
身后的专家见谢雁的动作,也对她有了不少好感,至少她能安抚这群记者,自己也没有在记者面前出风头的意思,是真心干实事的。
谢雁知道以自己的年龄,即便是经历丰富,对面的记者可能也不觉得她说的话有多少分量,但这些专家不一样。
“专家组的名单在网上都可以查到,你们可以去看,国家高度重视这次的事故,调查组绝不是来走过场的,除了专家组,还有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并且华国检察院也派了人。”
谢雁说,“我们一定会调查清楚事故的真相,所有该为事故负责的人,一个都逃不了,但现在,我们还不清楚事故的所有起因,和动车系统的各种问题。”
“我想你们能在这个时候,还来事故现场,也是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