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与风同行37时间丈量的距离37(2 / 6)
票的压力。”
如今是电子时代,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让华国的网民数量越来越多,而网络的力量,经过这次的事故,让官方也得重视起来。
未来的铁路系统,售票系统,必然是要朝着信息化和电子化发展的,当然,在线的售票系统依然会继续运转。
至于铁路售票系统的开发,并不在谢雁考虑的范围,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华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能高速度级别的动车组研发。
谢雁去了,见了张沉,知道不少消息。
“你也知道,今年发生了不少大事,即便是没有事故的发生,铁路大降速也会发生,更何况出了这么大的安全事故。”
张沉没有对这件事多做评价,“这个时候,去做技术研发说不定反而是件好事。”
谢雁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她本来也有这个想法。
华国的铁路数十年发展的很快,尤其是个时期,普通铁路也好,高速铁路也罢,或者磁悬浮的尝试等等,让华国的交通比十几年前大变样。
而交通发展所带的城市发展,也不可否认。
华国铁路的营业里程在这几年内飞速增长,位于世界前列,而动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从开始的一百多公里,到现在的三百多公里的时速,甚至最高可以冲击近四百公里。
这一切快了,又像是场梦。
而高速的发展,背后藏着的隐患也不少,动车事故只是个例子,冰山一角。
原本设计为300+时速速度级别的铁路,只能跑普通列车,或者两百公里时速的动车,全国铁路线在降速,降温,甚至包括那些新修的铁路,也在降速修建。
这背后的损失和影响,很难用两句话形容。
谢雁这几年参与了不少重要铁路的修建,做的工作也完全相同,而华国动车的发展,她有幸从招标到技术和生产国产化,到最后的试跑,整个过程都有参与,无论是经验还是资历,在整个领域是顶尖的。
更何况她还这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出头。
而她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寿命不多了,如果说在这个时期,华国还缺什么——
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
如果是因为今年的事情和动车事故,恐怕以她的年龄,还无法作为这个项目的设计师,倒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