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2 / 6)
闭了。”
“是啊。”林琅苦笑。
“你怎么不考虑去网上写?”
能不能把作品在网上发布?——这个问题恐怕是在纸媒时代中出道的所有作家的共同迷惑。
往前倒退回纸媒时代里,图书最大的价值便是“内容价值”,而沈曳口中提到过的“收藏价值”只是其次而已。所以如果一部小说“过度曝光”、也就是指:不需要购买图书也能通过别的渠道阅读到全文的话,读者通常会选择最划算的阅读方式。所以对于那个时期的书商来说:一部小说如果在网上刊载了全文,几乎就丧失了“做成实体书贩售”的意义。
当然也有例外:林琅高中时期很喜欢的一部系列小说《城市的阴影中》(编的……)就是作家本人把百万字的内容都放在了网络上,最后因为人气颇高,被书商发掘而成功出版。《城市的阴影中》成功因素有两点:一是作品人气高,所以哪怕早已“过度曝光”,但庞大的读者群体中,愿意买实体书来收藏的那批“核心读者”依旧不计其数。二则是当时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并不高,人们触手可及的还是纸媒;可能有的小说在网络上已经有口皆碑,但现实生活里却无人听闻——所以书商打了个信息差,贩卖的依旧还是图书的“内容价值”。
温文想要买断的林琅的那篇长篇小说,其实早在一年前就完稿。可因为没有出版机会,“在纸媒时代出道的作家林琅”始终不敢把作品轻易曝光。毕竟如果不能出版,就意味着这份血汗不能给自己换来粮饷……
不过这些也都是林琅之前的顾虑了。
在接连经历拒绝[花容月下]的收买、与唐玉树分手、《新影》电子刊的创立……这么多事情以来,林琅的思维习惯被扭转了许多。其实想通了:很多事情光靠害怕是没有用的,因害怕而止步不前,永远摆脱不了“自己说到底就是个棋子”的困境。
主导起编辑部的改制、坦然地接受老教授的投资、硬着头皮面对怒吼也要达成自己目的——这些是曾面对温驯的神明伸来手臂时都会吓得跌倒的自己……没曾敢想过的事。每一件事对于胆怯的自己来说都像极了刑罚,甚至经历之后都需要躲去没有人的角落里大口地呼吸。
可作为一个甘心伏法的罪徒,如今的林琅却对这些类似于“自我折磨”的事情却甘之如饴,甚至觉得……还远远不够。
再多点,再猛烈点,挫骨扬灰都可以。
以前我仰望过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