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二更)(1 / 4)
韩延徽乘马车出了驿站, 就直奔王庭大帐。
长驱直入王庭,到了大帐前,马车停下, 韩延徽准备从车里下来。
耶律德光已经听到韩延徽来得消息,从大帐里大步走出来,看到正在下车的韩延徽,立刻走过去扶着韩延徽,开心地说:“先生回来了?”
韩延徽当初到了契丹,做了耶律德光父亲的谋士, 虽然契丹没有掌书记一职, 可韩延徽绝对有掌书记之实,因此如今韩延徽对于耶律德光,就和冯相对林风一样, 而且韩延徽还是耶律德光的汉学先生,虽然耶律德光的汉学一塌糊涂, 但耶律德光绝对是尊师重道的好学生,所以对于他爹留给他的这位宰相,耶律德光一直非常尊重。
耶律德光扶着韩延徽下了车, “先生这次去巡视汉治的几个城池,一路辛苦了。”
韩延徽整整衣袍,笑道:“不去看看怎么能放心,倒是这次出去, 没能来得及赶上太后的寿宴,老臣心中实在有愧。”
耶律德光笑着说:“先生别介意,母后说了, 先生这是为了契丹辛劳, 就算不在, 她也高兴。”
“多谢太后娘娘仁慈体谅。”
耶律德光和韩延徽两人相携进了大帐,落座后,耶律德光就迫不及待地问:“先生这一路巡查,几个城池的百姓可还安稳?”
韩延徽点头,“都还安稳,今年雨水不错,算是丰年,几个城池百姓家有余粮,一切都还不错。”
耶律德光听了放下心来,很是开心,“这几个汉化的城池看着虽然不多,却是咱们契丹重要的粮食来源,如今听先生说一切安稳,朕就放心了。”
契丹以前的粮食,都靠劫掠中原获得,可自从契丹仿着中原建城,开垦土地,种植庄稼,虽然只有几个城池,却能收获大量的粮食,这无意让契丹看到了另一种获得粮食的便捷途径,所以这些年,契丹越来越重视这些汉化城池,也努力在适合种地的地方建更多的汉化城池。
耶律德光又仔细问了韩延徽一些细节,知道几个汉化城确实很安稳,这才彻底放心,笑着说:“如今几个汉城能有这样的规模,都是先生的功劳啊!”
韩延徽笑了笑,“也是先帝和陛下励精图治,广纳百川,否则又何来今日的汉化城。”
耶律德光听了也觉得庆幸,当初韩延徽提出胡汉分治,朝中不少契丹贵族都反对,幸亏他父汗力排众议,坚决支持,这才有了契丹如今的富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