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2 / 9)
钱又被偷了,我资助他几块银两,让他寄回家用来下葬老父,难道也要被拿来攻讦吗。”
他掀了掀眼皮,露出一双波澜不惊,深沉年迈的瞳仁,目光扫过钱若清,最后落在最上方的幼帝身上。
“老臣,问心无愧啊。”
殿内一片寂静,香炉上的白色烟雾在空中微微散开,很快就消失在飘满日光的屋内。
人人都说郑樊是大奸臣,把持三朝超纲,手下党羽众多,却都忘记这位在大周政坛屹立三十年不倒的首辅也是自底层读书人一步步走上来的,一手馆阁体和草字被明宗盛赞多年,对于诗词戏曲的造诣更是登峰造极,深得宪宗喜爱。
他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有理有据,丝毫没有因为年迈而乱了分寸,沉痛哀悼,历尽沧桑,总是能一下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去。
谢延原本紧抿的眉心果真跟着松了下来。
“阁老起来吧,绥阳,赐座。”他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
郑樊颤颤巍巍地谢恩,扶着绥阳的手,微微一笑:“多谢绥禀笔了。”
绥阳今日早上入职司礼监,故而如此一说。
“客气。”他不卑不亢,低声说道。
郑樊捏着手中的兽首拐杖,手指摩挲着花纹,一如既往地沉默坐在一侧。
郑樊入仕至今遭遇过无数次巨大危机,最严重那年是周生和明笙连手给他制造的,那一次他都已经自请辞官,可到最后还不是临危反击,拉了周生下马,反败为胜。
哪怕他今年已经七十高龄,哪怕他看上去已经毫无攻击力,可所有人都在警惕畏惧这只沉睡的老虎。
钱若清眉心紧皱:“可那批不曾上档案的铁器却是不争的事实,那批义军的武器我父亲曾去西南时意外得到,正是当年抗击倭寇才有的长刀。”
钱若清自袖中掏出一张纸,递了上去。
“万岁请看,抗击倭寇多为海战,武器以瘦长尖为主,要的就是隔船刺人,或者沙滩上比拼,但西南一地多沼泽藤蔓,树木繁多,刀具以粗短宽为主。”
绥阳接过纸张,送到谢延案前。
“这是两地武器差别,万岁若是不信,可以去问询问兵部。”
“钱森找来的刀具在哪?”谢延仔细研究一番后,问道。
“在我家中。”
郑樊眼皮子微微一动,一口气半喘着开了口,说话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