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比较(6 / 7)
在失去了强权的约束后,弊端迅速地显现了出来,而且就像是一个被挤压了太久的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反弹起来就越强烈,甚至在这时候迸发的能量,能把压着的人都给弹飞了。
听完了现在交趾布政使司,也就是原本的安南国内北部诸路的情况,胡季牦并没有觉得姜星火是在骗他,因为没必要。
沉默了片刻,胡季牦又说道:“听说姜国师对经国济民之术颇有研究,这些时日旅途颠簸,倒也正好有闲心反思一番,其中种种费解之处,还望姜国师指点。”
这次,胡季牦心中的高傲,开始稍稍放下了一些。
姜星火承认了他的教育政策,也对他行政政策的改革不那么认同,这两者在大明版本的改革进程中,胡季牦或多或少,是有一些来自“旁观者清”的优越感的,或者说从本质上来讲,他就是一个极度骄傲的人。
但对于经济政策,从他自己反思来看,确有一些不足之处。
可胡季牦同样不认为,姜星火在大明做的,就一定比自己要高明。
原因也很简单,从教育、行政两方面的改革来看,胡季牦把自己换到姜星火这个位置,认为自己能比姜星火做的更好。
这种比较并没有发生在明面上,仅存在于胡季牦的心中,在表面上,他还是那个波澜不惊的老狐狸。
而两人明里暗里的交锋,也颇有点到为止的意思。
没有胜负,没有裁判,如何评判全在于自己的内心。
但总的来说,根据他所了解到的传闻,胡季牦其实并不是很认可姜星火的能力,只是认为其人能得至尊喜爱,又恰逢其时,方才被推到了这个位置。
毕竟,刚才姜星火也没有给出太多能让他信服的东西。
而如果姜星火不能扭转他的判断,显然胡季牦是不太看好大明的改革派的,认为早晚有一天,他们会遭到彻底的失败。
姜星火沉吟剎那,说道:“按我方才我听说的,安南国内的经济政策,应该可以归类为两类,一类是货币政策,一类是商业政策,对吗?”
“是。”
胡季牦点了点头。
事实上,胡季牦的改革措施,就跟华夏很多朝代的改革措施看起来一样,初衷都很好,也挺像那么回事。
譬如胡季牦的货币政策,为了增强朝廷对经济的控制,胡季牦效仿大明的宝钞,在八年前强制发行了一种名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