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机器(5 / 7)
车间和岗位,大概在一到两石大米左右。”
大明目前的官方货币是宝钞,铜钱是辅币,但铜钱因为各种原因,流通量有些不足,而且考虑到现在农业社会粮食是硬通货,所以在民间实际的交易环节里,有很多都是用粮食来计算的,工场区这边也是如此,可以选择领粮食,也可以选择按照浮动粮价来换铜钱。
在永乐年间,一到两石大米的工酬,基本上可以养活一个四五口之家饿不死了。
从米本位物价来看,纺织女工收入在江南各社会阶层里,可以说是中等偏上了。
“嗯,不错。”
姜星火点点头,道:“那在场区里有什么日常消费吗?”
唐音也不敢乱说,带着姜星火又大概转了转食堂、澡堂、修发铺、浣衣铺、衣裳铺、食品铺等地方,看到所有场区里的服务业,都有免费的标准服务,也有可选择购买的加价服务,姜星火觉得还是很满意的。
这种办法,对于女工们来说,既有一个基础的保障,又有可供选择的空间,相当人性化。
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这些女工有不少都年纪不大,正是喜欢打扮的时候,离家远没有太多负担,也乐得让自己的生活质量高一些。
“棉花的供应上呢?”
“松江府本地改稻种棉的不少,基本够用了。”
这里的“改稻种棉”跟小阁老的“改稻为桑”当然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属于是自发的经济行为,而且有着相当的区位优势和悠久的种植历史。
从黄道婆时期开始,松江府就是棉花的优质产地了,这里的光照和水文条件,不仅适合种植稻米,更适合种植棉花。
既然手工工场区建立在这里,而且生产量这么大,那么原来的棉花供应肯定就不够了,棉花收购价格上来了,有当地的地主士绅为了赚钱,“改稻种棉”也就不奇怪了,反正松江府缺的不是稻米,而是棉花。
结束了对工场的视察以后,姜星火又与唐音单独谈话了一番。
还是那座凉亭。
微风吹动竹林,发出了“沙沙”的声响。
石桌上摆上了茶具,姜星火用一只手押起茶壶,缓缓地给茶杯倒水,茶叶随着热水上下翻腾。
唐音静静地看着姜星火倒茶,平日里满是念头的脑袋反倒出奇地放空,只是觉得对方的手实在是好看,修长而骨节分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