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凛冬城与农民大起义(4 / 9)
战斗力,并不如何强悍,尤其是在陆地上,常年生活在热带,已经让他们失去了悍勇,仅仅凭借着海军和帝国的海军在作战。
帝国的强大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即便是燕国和宋国一起造反,也不能对帝国造成什么军事上的压力。
在过去的两百年中,藩属国服从帝国的统治,这就是根本的原因,帝国拥有最强大的拳头。
支撑帝国拳头的,则是每一个在田地中耕作的农民。
一把稻米,一把麦穗。
组建了帝国宏伟的大厦。
而现在这个大厦的基础崩塌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帝国的大厦也将因此而倾塌。
……
帝国的腹心终于出现了造反的百姓。
在过去的每一个王朝末期,都会有百姓反抗王朝的暴政,他们痛骂着皇帝,唱着朴素的歌曲,进行反抗。
但这次不一样。
这一次的造反更像是一场为了求生的反抗。
这一次的造反是因为中央朝廷已经不能履行让百姓活下去的重任,于是百姓自发组织起来。
这种组织力,也是帝国在过去的那些年中赋予和培养出来的,现在成为了推倒帝国的推手。
帝国缺少粮食,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缺乏,帝国的官吏不可能完全将粮食分发下去,那不可能做的到。
帝国的百姓从来都不甘心以奴隶的身份生存下去。
现在也不甘心在别人的施舍下存活,亦或者在绝望中等死。
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域都掀起了攻击官府的行动。
他们将这种行为称之为“举义旗,清奸佞”。
没错。
大部分的义军,并不想推翻大唐的统治,他们只是单纯的将那些贪官污吏杀掉,然后将府库中的粮食放出来。
所有人都认为是那些官吏故意不放出粮食,他们不认为皇室会故意饿死他们。
但即便是一开始如此,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就难以停下,尤其是他们发现就算是将府库中的粮食全部释放出来之后,也只不过是多撑一段时日后。
造反的性质就彻底变了。还存活的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敌人,义军的领袖很快就官僚化,当初官府的官吏想要保存粮食,优先保证朝廷官吏和兵卒们吃,现在义军领袖如法炮制,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