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番外一(2 / 6)
生生世世的,终究是未能如约啊。
章回这些年看他煎熬,几次三番劝他去看一眼,解一解他心里的愁苦,无奈他总不答应,今天忽然想通了,倒也是好事。
“奴婢这就预备车辇去。”他说话儿就要出去传令。
皇帝说不必,“用不着兴师动众。备上一匹快马,传叶鸣廊护卫就成了。”
章回说是,只得照着他的意思承办。
又是他和叶鸣廊结伴,当初从怀来赶回京城,路上遭遇埋伏,两个人背对背杀出重围,一晃十多年了,现在想起来,还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峡溪距离京城千余里,快马加鞭,也得走上两三天。半道上停下喝水,叶鸣廊问他:“这回见了,把人带回去吗?总这么飘在外头不是办法,孩子身上流着您的血,不能让这血脉流落在民间。”
皇帝背靠着大树,岁月的磨砺,没有让他变得苍老,只是面容愈发沉稳深刻了。
他垂着眼,似乎也难以抉择,“这孩子,不是朕想带就能带走的。她和杨稳付出了很多心血,如果他们过得很好,朕不能插手,甚至连现身,都是不应该的。”
叶鸣廊唯有叹息,自己娶亲之后,慢慢能够明白他的苦楚了。据为己有固然痛快,但接下来的折磨更伤人心肝,如果不能妥善化解,还不如维持原样,对彼此都好。
不过人非草木,也有情难自已的时候,像今天这场远行,本就是思念成狂的结果。五年了,忍了五年才去看望,这种耐力,又岂是常人能及的。
歇够了再上路,纵情奔跑在这广袤的疆土上,没有兵灾匪祸,百姓安居乐业,是对皇帝十年励精图治的肯定。
那个叫峡溪的村子,距离小镇不远,依山傍水风景绝佳。他曾经命锦衣卫打探,他们一家过得是否富足,锦衣卫回来禀报,说杨稳在镇上开了个私塾,他曾经是名动京城的少年才子,在这偏远的地方做教书先生,生意很不错。
如约呢,寻常带带孩子,给出嫁的妇人写家书,再接些绣活儿贴补家用。每月十五去镇上一趟,往绣品铺子送做好的活计,换些米面粮油。他们都是沉静的人,没有太多的物欲,够得上一日三餐,手头上再有一二两银子做积蓄,就已经很知足了。
今天正好十五,天亮赶到小镇上,在他们途径的地方等候,也许能够远远看上一眼。
果然,晨曦微露的时候,看见远处的田埂上走来三个身影,一高一矮并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