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就食(7 / 8)
倒不是针对薛白,而是出于五姓七家对李氏一直以来的看不起。
“当今天子还是有才能的,但博而不精。能平定安史之乱,那是大唐国运犹厚,加上他气运不错。至于即位以来这几个国策,看得出来,他欲变革却也畏首畏尾啊。”
“是啊,朝廷想多收税,但不敢明着说,于是通过榷盐、榷茶来收。结果,如今盐和茶涨得厉害吧?”
“今年缓了些,看得出来,朝廷在打压盐价。我听说,天子如今已有重用刘晏,而疏远元载的意思,从漕运置仓一事就能看出来。”
“刘晏的‘缘水置仓’未必比元载加急建仓的做法高明多少,真正的关键在于,刘晏主持榷盐一事,往往留一份利给盐商,始终压着盐价。”
“这必然是更合天子心意的,天子故意拿出炒茶、泡茶,就是为了以榷茶来弥补税收,要把盐价降下来。”
“用榷茶的钱代替一部分榷盐的钱,无非是想让喝茶的富人、贩茶的大商贾多出些血,少征些吃盐的贫民的钱。”
“话是这般说,想必不影响五叔的生意吧?”
崔家子弟们你一言我一语,随口聊着,杜五郎在一旁听得却是好生震惊。
他自认为是天子近臣,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对天下局势的了解应该很深,至少该比这些没出仕或才出仕的年轻人强。
没想到,这些人对国策的洞悉,却远比他要敏锐得多。
他仔细观察了很久,这些人他一个都不认识,确定没有在朝堂上担任高官的。
那他们的消息,到底是哪来的?
“所以啊,我不信天子到洛阳就食是因为长安的粮食不足,想必是因为偃师。”
听到这里,杜五郎不由问道:“偃师?”
“吉兄不知吗?天子以前曾任过偃师尉,他私有的许多产业也都是从河南道起家的。到了洛阳,他比在长安更有掌控力。”
杜五郎一愣,又不知说什么好。
崔家子弟于是继续聊起来。
“恰如武后在东都。”
“不错,武后在东都称帝,当今天子想必要在东都变法了。”
“春苗贷。”
“我敢打赌,朝廷做得再好。到了地方上,春苗贷必会被某些人拿在手中放高利贷,普通农户若要拿这份钱,是‘另加’这一二分的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