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来自故乡(2 / 4)
分配在到达这里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当然会和睦。
而在现在,好歹这些人的想法出发点都不是在自己或者宗族的利益之上。
这就足够了。
反正不靠谱的想法也不会被采纳。
众人商谈的很是激烈。
可他们确实又能拿出不错的决策来。
例如钟会就认为要继续加大对善事府的投入,并且要求尚书台尽快将各项新发明推广到天下各地去,哪怕是亏钱也得用。
另外,对于那些新生产出来的化肥,钟会也提出了增加生产线的构想。
东平王正在想办法增加其生产效率,通过别的方式来进行。
而在提高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上,张华则是提出了保息之政。
大概就是庙堂出钱来履行国民福利,给予百姓们一个最低保障,对各类百姓们进行不同的救济和庇护,提升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这项看似跨越了时代的政策,实际上在周礼之中就有记载,是属于很古老的仁政。
这個政策被称为保息六养。
一日慈幼,二日养老,三日振穷,四日恤贫,五日宽疾,六日安富。
这就是古代的保息六养,第一个就是关爱孩童,第二个是赡养老人,第三个是指那些鳏寡孤独者,第四个才是穷人,第五个是残疾人,第六个是有钱人。
为什么有钱人也在救济的行列里?其实这不是救济,是指国家不能从富户手里劫掠钱财,要让他们得到安宁。
两汉也倡导这种六养,故而,常常能看到两汉皇帝会主动下令,拿出布帛和粮食赠送给孩童,老人,穷人,残疾人等等,这种行为还是全国性的。
而这种六养当然不是像后世那样的庞大,是一种不频繁的行为,是时不时进行救济和保障的,不是年年都有。
而且会因为皇帝而各异。
若是遇到文帝,能常常得到救济,若是遇到晚年武帝…。不让你捐钱都算是厚待了。
从汉到魏,很多福利体系都没了,这种保障百姓的制度几乎全部消失不见,直到北魏时期,开始汉化,又重新设立福利体系,供养七十岁以上的老者,推行救济贫民消灭贫困。
而北周继承了北魏的救济贫民,北齐则是继承了消灭贫困……它们真正做到了物理意义上的消
众人谈妥了许多事,决策结束,群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