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当年之事(4 / 4)
方法之一,那就是在城外筑起三道防线:最远的一道防线,是带着倒刺的木板和散落在地上的绊马钉,骑兵的马匹遇到这些铺在地上带着倒钩的木板或是绊马钉就会割伤马蹄,影响战斗力。
第二轮防线是带着油的干草,一旦敌人已经来到离城更近的第二轮防线,从瓮城城楼上就会向第二道防线射下带着烈焰的箭矢,引燃那些稻草后,第二道防线必然火星燎原。
最近的第三道防线,和我们现代战争差不多,是战壕,等敌军被前两道防线扰乱阵脚后,埋伏在壕沟中的我方士兵就会从地平面之下,冲出来,奋勇杀敌。
而关于这第三道由楚国士兵组成的防线,在计划之初存有争议。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军力,这壕沟中到底要埋伏多少人,并不能很好的判断。而且这道防线也是最危险的,一旦兵刃相接,城门必将紧闭,而这些城下的士兵很可能一去不回。因此楚军这边的守将,并愿意派兵驻守第三道防线,而主张死守在城内。
墨子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他说道:"正因为敌人也会这样预计,所以他们在好不容易穿过我们之前的两道防线后,一定放松了警惕,以为总算到了城下。而这时候,我们用少量埋伏在壕沟中的士兵,就一定能极大的消损敌军的士气,打乱敌军的阵列队形。而这时候,一旦敌军乱了,我们再见机打开城门,派城内的楚军主动出击,里应外合,一定会极大的挫败前来攻城的吴军实力。"
钰萱听了墨子的分析,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墨守成规"的墨子,原来他真的并不保守,带着主动出击的守城战略,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墨子所为。而楚军将领方面,听了墨子的建议与分析,也赞同了墨子这三道防线的计划,并立即着手防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