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 / 19)
洛斯啰?”
奥尔迪斯一开始没说什么。学生们安静地坐着,等着,装在房间角落里的红外摄像机记录下了一切。“我还没准备好回答那个问题”奥尔迪斯终于说道,“这两个人之间确实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花了我十二年的时间去解。在监狱里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这项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但我相信我已经接近答案了。非常接近了。我发现了关于法洛斯的一些事情,而这在我还身处高墙外时是完全不知情的。”
说到这奥尔迪斯停顿了一下,全班都往前坐直了身体。
“在几个我信得过的同事帮助下,”教授继续道,“包括我的老朋友斯坦利·菲斯克博士,贾斯珀的荣誉退休教授,我找到了新的信息。而那是法洛斯学者们从没见过的。”
“什么样的信息呢?”亚历克丝屏住呼吸问道。
“是一大部分文件。但还有些隐藏在两本小说里的线索。这些线索也就是你们,同学们,随着这门课的进行将要去追踪的。但这些线索不会直接给你们。你们必须自己动手去找。这儿毕竟是高等学府的课堂,而且在任何一门优秀课程上都是强者脱颖而出。我会把我找出的线索告诉你们……但只能是在你们都已自谋出路之后。”
“我们从哪开始呢?”迈克尔·坦纳问道。
“你们已经开始了。解决了第一个谜题,你们就已经上路去揭开作者的真实身份了。但请记住这点:我不是保罗·法洛斯,像有些更追求轰动效应的文学评论家开始认为的那样。”教授又一次大笑起来,大家跟着他笑,但他们的笑是生硬的——当然,他们已算过了。那种情况是绝对可能的。“同时你们也要知道如果不搞清楚查尔斯·卢瑟福是谁,以及他走出来的那座金光闪闪的城市,你们将会徒劳无获。疑问是从他开始的,而那也正是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
接下去他们谈论《线圈》。开篇的场景发生在曼哈顿,大约是在1900年。一个名叫安玛丽的女人从爱荷华开始了一段旅程,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所在。这部小说是中规中矩的:安玛丽慢慢地发现,即使是世界上最伟大城市的文化也不能包容一名受过教育的、自持的女子。教室里每个人都不下一百次地看过这类型的小说——但保罗·法洛斯却在书里打上了自己的印记。这本书是与众不同的。关于安玛丽的反抗有些强烈的因素,一种几乎是命中注定的成分。一种隐秘的、持续的暗潮一直在书的表面以下涌动。在他们作为作业阅读的五十页里,有一处安玛丽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