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河源起义(2 / 5)
低调不可能了,经过商议,基因人吕一提出建议,可以通过转移朝廷注意力的方法,引开外界对惠州的注意,从而安心种田、积攒实力,只要吕梁能赢得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无所顾忌的开展军事计划。吸引朝廷和各方势力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战争,吕敏认为现在朝廷对革命党非常忌惮,义和团这样的不成熟的民间组织都能让朝廷手忙脚乱,更别说有组织、有政治纲领的革命党了。
吕梁同意吕敏的观点,广东本来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展最早的地方,孙大炮就是广东香山人,这里受到西方影响最深,开化最早,工厂也有不少,拥有一定的民众基础。孙大炮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民主革命的道路,直到1894年才建立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联合政府”为口号,但其实力弱小,多次密谋在广东发动起义都以失败告终。虽然起义失败,但其思想开始传播,并在广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种打出政治旗号并且是非常的人心的旗号让朝廷忌惮万分,那可是挖根子的举动。
既然如此,反正都要革满清的命,不如现在就开始,这是转移注意力的最佳选择。当然,最要紧的是不能让人察觉惠州与革命党的关系,然后要选择起义地点、政治纲领、组织形式、组织名称、实施人员与部队等等。大的方向决定了,下边的事情就交给参谋部处理,很快,吕一就提交了行动计划。
起义地点被选在了惠州北部的河源,方便惠州提供后勤支援;武装起义后马上打出革命旗号,只要能够吸引外界的注意并坚持下来就算成功,不求攻占整个广东。起义部队交给了最精锐的第一旅一团,后续的扩编惠州会提供物资支持。
武装起义计划立即开始实施,第一旅一团是训练最久、士兵素质最高的队伍,接受了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不影响惠州工业的发展,起义地点被选在了惠州北部的河源,那里地势多山地丘陵,地形复杂,不利于官府围剿,而且紧挨惠州地区,方便补给。
推翻满清的计划是既定路线,工农业是基础,军事是手段。士兵们接受了大量的训练,但没有经过实战就永远是新兵,吕梁不想等到公开打出旗号的时候才让这些新兵投入战场。而且在惠州虽然他拥有很大的势力,但并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许多事情做起来并不顺手。现在公开打出推翻满清的旗号的话,很有可能影响工业发展计划。别的不说,那些乡绅、商人就不一定会支持自己。
一团两千三百名士兵在1900年的十月份进入惠州与河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