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进京(6 / 10)
妹妹带出来的细软,坚持要让她们留作嫁妆。当然,这些宝贝多半是女儿家的金钗银镯,在此间当聘礼肯定是不合适的。这些细软韩琳托挽春变卖了一大半,剩下的大半其实是西山景晴出的钱。一开始韩家的人无论如何不答应,景晴笑着说:“长捷跟着我出生入死那么多年,当下怎么都要让他风风光光出嫁。我和他年纪相当,不适合给他当娘家人,只能借你家的名义尽点心意。”
文定之后,韩琳无所事事,正逢大祭,她这个喜欢神宫的闲人自然把全家在大祭上的义务都承担起来了,每天在神宫里帮忙抄抄写写、组织来帮忙的百姓做事,验收酬神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偶有闲暇,就和神官们聊聊天,或者请教经书上的奥义,或者就是说些安靖风俗、奇闻异事。
明信宫的司正这一年四十一岁,未曾婚娶过。她十岁在故乡扈县入轻云宫修行,其后在庐裘入侵之时和许多人一样,仓惶逃亡,又在承平宫度过了将近十年直到扶风收复。这是一个不是很符合人们对“大神官”想象,但是在集庆极受欢迎的女子。她容貌普通,与其说是司正,更像里坊里关心邻里、热于助人的大姐。
这日韩琳顺着神宫中人的指引,很快找到正在写条幅的大司正。大概是前些日子忙狠了,这两天司正几个反而稍微空了点。殿内司祀、小祝也在,见她进来都笑着点点头,喊一声:“将军娘子来了啊。”韩琳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满脸通红,连连摆手说:“还没成亲呢,不能那么说。”旁人一阵哄笑,说这话对着大将军说才是不妥的,小娘子应该高兴才是。后来韩琳想想安靖以妻为天,用夫婿的官职来称呼对安靖女人来说实在也不是好事。但他们这种特殊的情况,旁人也真的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好在她这个“异国人”对此也不敏感。
韩琳笑着应了声,随后说自己手头的事做完了,来看看还有什么好帮忙的。小祝拍拍身边道:“琳娘子这些日子辛苦了,今天没多少事,看看我们都在此偷懒,你也过来坐会儿说说话,等司正写完这几张条幅就开饭。”韩琳自然应了,几人就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话,一开始说的还是大祭的趣事、注意点。过一会儿也不知道谁忽然把话题引到民间的反应,韩琳说了许多他们这些陈泗人第一次遇到这种“全民总动员”式的大祭时的各种有趣行为,引得几个人笑得前仰后合。过了一会儿,她忽然又笑道:“前几日我还听到一个趣事,天下收骨,还有人收出一份天大的功劳来了。”
众人自然好奇。
“还记的上一回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