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5 / 6)
疗保险和退休金计划:战前只有极少数美国人享有医疗保险,但到1955年,60%以上的人至少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即偿付住院费用的保险。并且由于联邦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失业保险、为退休者提供社会保障等关键的福利措施,私人就业新获得的保障也增强了。
所以相比于20年代,50年代的美国劳动者的境况要好得多,但经济精英的境况却变差了,并且美国劳动者内部的经济差距也缩小了。现有的数据表明,到20世纪50年代,不熟练及半熟练工人(例如装配线上的工人)与机械师等较熟练工人的薪酬差距大大缩小。律师、工程师等受过正式教育的雇员相对于体力劳工的薪酬优势与20年代相比也大大降低了,比今天的情况也要低。
只有在解释人的生存状态时,经济统计数字才是有用的。这些统计数字也的确讲述了一个人性化的故事,即美国社会巨大的经济民主化。
一方面,大多数美国人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钱享受体面的生活。我知道“体面”这个词有些模棱两可,但我的意思是这样的:在20年代已经出现了一些科技,这些科技创造出了现代生活所需要的主要的舒适与便利。若把一位现代美国人带回到林肯的年代,他必定会对生活品质的粗劣感到惊骇,而且钱再多也无济于事。但若把一位现代美国人带回到20世纪20年代晚期,如有足够高的收入,他会发现生活大体上是不错的。问题是,20年代的美国人大都过不上这种不错的生活。拿最基本的舒适条件来说:美国大多数的乡下人仍然没有室内卫生管道,而许多城市人不得不与别的家庭合用各种设施。洗衣机有了,但并非家家配备;私人汽车与私人电话也有了,但只有少数家庭拥有。1936年盖洛普机构预言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阿尔夫·兰登(Alf Landon)将大获全胜。盖洛普何以会犯下如此大错?它根据的是电话调查,而当时只有约1/3的美国住宅装有家庭电话,而没有电话的人倾向于支持罗斯福。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不少。
但到了50年代,尽管仍有一些美国乡下人依赖户外茅厕,也有一些城市家庭住在盥洗室外置的廉价公寓里,但这明显是少数。到1955年,大多数美国家庭拥有一辆汽车,而70%的住宅都安装了电话。
另一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代人的时间里,作家菲茨杰拉德说的富人“与你我不同”很大程度上成为一句虚言,而这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在50年代,美国很少有人过得起一种奢华的、足以与中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