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部分(1 / 6)
所述的,杜鲁门的提议因遭遇两个重要群体—美国医学会与南方白人的反对而失败。由于收入低,南方白人本可从该计划中得益,但他们担心这会导致医院向各种族平等开放,于是加以抵制。
在美国各州之间进行一番比较,也能看到种族对福利国家支持度的影响。艾莱斯那、格莱泽、萨塞尔多特证明,一州的种族构成与其政策关系密切:一般而言,一州人口中的黑人比例越高,其人均社会开支就越低。这一状况也许部分是因为,虽说有大批黑人北移,地区收入差距也在缩小,但与美国其他地方相比,南方各州的黑人仍然较多,也较贫穷。但这并不是全部,就算把收入水平差距考虑进来,上述关联依然存在。
为更具体地说明这一点,我们比较一下马萨诸塞州与弗吉尼亚州的政治与政策。两州的人均收入与中值收入大体相同,也就是说,两州的收入水平类似,收入集中在富人手中的程度也差别不大,但两州的政治迥异:马萨诸塞州以自由主义闻名,弗吉尼亚州长期以来都十分保守(现在情况也许有变,但弗吉尼亚州的“蓝化”是很晚近的现象)。在别的旧邦联州与其在经济上相仿的北方州之间,也可进行类似的一一比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较南的、黑人较多的州较保守。差异在于种族,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推论。
但“新政”联盟包括了南方,其原因已在第4章中论及。这关乎简单的私利:南方一向贫穷,能从福利国家中获得超额好处。这也关乎历史:在南方人的心目中,共和党仍是林肯的党。还有一点是,北方自由派最初愿意与魔鬼立约,以接受“吉姆·克劳法”为权宜之计,换取南方支持总的福利国家方案。
但最终,南方白人与民主党自由派之间的联盟,却因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破裂了。这一过程始自戈德华特,他奉行强烈维护州权的立场,反对1964年《民权法》。戈德华特在1964年选举中赢得的州,除亚利桑那州外,都位于南方。1968年,大多数南方州支持乔治·华莱士,但尼克松在几个“边界州”折桂。到了1980年,里根可以几乎不加掩饰地迎合支持种族隔离主义的情绪,赢得南方州,而民主党人的形象与民权及纠正族群歧视的举措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南方的国会代表为何过了那么久才转向共和党,才是真正令人迷惑的事。
保守主义运动在政界的兴起,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南方的转向?数据显示,保守派当今的胜利完全是这一转向的功劳—在当时也部分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