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 2)
前面已经说过穆英考上了大学,是南方的一所大学。炳南高中毕业后参了军,后来考上了军官。这对干兄弟远走他乡后,穆、李两家的情谊并没就此“干涸”,穆兰替哥,炳辉、炳麟代兄,两家照常往来走动。
升入初中后,穆兰还是与李家兄弟同班。刚入校排座位时,炳辉要求老师一定要安排他和穆兰同桌。老师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因为在小学时他俩就是同桌,如果不与穆兰同桌,他就难以好好学习。老师征求穆兰的意见。穆兰的回答正好相反,她说炳辉调皮捣蛋,跟他一桌影响学习。老师一时来了兴致,想明察此“案”。经过摸底,老师得知穆兰所言不虚,决定“丢卒保车”,让优等生免受差等生的干扰。炳辉的希望落空,竟破天荒的哭了。铁石心肠的老师并不为其所动,将他们“天各一方”。
初中三年,李家两兄弟一直是闻名于校的人物。一个把聪明都用在了学习上,是学生楷模,是老师眼里的大红人,红的发紫;另一个则像他母亲奚落他时说的那样——长了一肚子玩心眼儿,虽然不犯大错,但小错不断,让老师头疼不已。
按炳辉的学习状况,初中毕业无疑将是求学之门关闭之时,他将与之前那些被堵在高中门外的学生一样,或回家务农或外出做工。然而就在他们毕业这一年,市里新设了几所职业高中,因担心招不齐人,门槛降的很低。炳辉从这扇适时打开的窗户迈进职业高中,炳麟则轻松跃入重点高中。
炳辉表现虽然不佳,但并没有落到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境地,李家父母认为李家祖上积的阴德都被大儿和小儿占了去,炳辉这个中儿没有得着一点,因此格外怜惜他。所有人都不看好炳辉,除了穆奶奶,她总这么说:“看着吧,炳辉这孩子长大了,不差起他的兄弟!准能吃一份!”
穆兰的毕业成绩不太理想,上的是普通高中。尽管三人不再同校,童年深厚的友谊加上那层干亲关系,依旧走的很近。炳辉所读的职业高中设在某乡镇,每个星期六他总是舍近求远,绕道去城里跟穆兰、炳麟汇合,然后一道回乡。重点高中的管理制度格外严紧,炳麟两星期才能回家一次,这样一来,炳辉和穆兰一起同行的时候就多些。
成年后的穆家兄妹,长相及脾性皆不是他们祖母理想中的模样。首先,穆英长得不够英武,跟他的爷爷、爸爸一样——中等身材,白净文弱。“咋就不随我一点呢!”穆奶奶有些遗憾;她老人家当年是英姿飒爽,即使现在,身板也依然直溜溜的。而穆兰呢,不仅外貌不像兰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