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军(3 / 4)
要从头一点点的摸索。好在杨震提前就派人去苏联学习海军,并在战后第一时间,将日本海军学校的所有教官都请了回来,组建了完整的海军教育体系。为海军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尤其是那些日制潜艇,对于中国建立自己的威慑力量,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日本海军之中可不单单是自己的潜艇,还有几艘德制潜艇。这些潜艇的性能,至少在战后几年之中,还是处在一个领先的地位。
在组建自己的海军同时,杨震还奉中央命令,为新组建的朝鲜海军,提供了四艘日制驱逐舰、八艘海防舰以及一批快艇。给新成立的朝鲜政府,除了飞机是东北制造的之外,组建了一支全日械的海军。
唯一有些遭受到挫折的是,战后世界美英两国的大批战时制造的军舰退役,进入国际海军船舶市场。杨震也派人通过香港,买回了一批美制登陆舰,以及英制护卫舰等中国急需轻型舰艇。但杨震试图出售多余的日本海防舰的举措,却并未获得成功。
冷战的大幕落下,各国都在抱大腿或是站队。而退役的美英舰艇大批出售或是援助,搞的国际军火市场并不如意。而且美英的舰艇性能,比日本海军战争末期匆忙建造的这些舰艇,性能上要好的多,配件的来源更有保证。
而且虽说战后英法殖民地大批独立,但是这些国家有钱的没有几个。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选择了以货易货的办法,杨震才卖出去五艘日本驱逐舰、十一艘日本海防舰以及一批自己制造的炮艇和鱼雷艇。
反倒是战争时期缴获的大量日制轻武器,以及日制火炮倒是卖出去数量很大。这些中国人已经用不到的战利品,为内战期间的中国换来了大批的物资。尤其是工业建设急需,而根据地内又没有的原料,以及东南亚的橡胶,最关键的是资金。
朝鲜军残余部队缴械后留下的大量武器,在朝鲜军向抗联缴械的第一时间,就被杨震采取了各种手段卖了出去。甚至杨震采取了先收东南亚某些势力的定金,才将日军缴械这样有些不靠谱的办法。
尽管中央不赞同杨震去当这个军火贩子,可面对工业建设急需资金以及美国的封锁,中央最终还是同意了杨震的做法。
一时之间东南亚和中东、非洲,大量出现的日制轻重武器,让原来那些试图恢复殖民统治的欧洲宗主国,在手忙脚乱之余,也不断的向负责销毁日本武器的美国人抗议。美国人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是干瞪眼没有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