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师祖(4 / 4)
都相信师母的品行,师母敢作保,保证这些字稿是在她的眼前完成的,他们再不想相信也只能相信了。
在质疑和不信的情绪消失后,弟子们的心头又涌起了苦涩的情绪,苦练了几十年的书法,他们却始终达不到师尊的成就高度,他们的光芒始终被师尊的光芒遮盖住,如今来了一个才十一岁的女孩儿,她还如此年轻,机会良多,机缘难料,说不定还真能经师尊的打造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到时候前有师尊,后有师侄,他们的光芒只怕是会越来越黯淡了。
明石先生没有弟子们的那种担心被人遮掩光芒的忧愁,一是他本性豁达,他不是那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授徒有所保留的人,他从来都是倾囊相授,从不担心徒子徒孙超越他,若是能超越他,他只会更高兴,二是他自身成就足够高,要超越他很难,他对自己的光芒极有自信,虽说不见得能成为书圣,但要成为这两三百年的书法大家,他还是自信的。
“把这些字稿也传给你们的弟子们看一看吧,他们是同门,可以互相指教切磋。”明石吩咐道。
明石先生又转向徒孙们交代道:“你们一个一个的轮流看,字稿不要分开看,要连在一起看才能体会其中的变化。”
弟子们心绪复杂的把字稿递给了身后的弟子们。
徒孙们因为人数许多,他们自觉的分了班,一人拿字稿,左右两边都站着一人,一同翻看,这样便能三人同时看了。
同样的心灵冲击发生在了这些徒孙们身上,令他们质疑起了自己的天赋和苦练。
自己真的有天赋吗?自己的苦练真的有用吗?
如果真有天赋,苦练真有用,那为何自己就写不出这样自成格局的字呢?
明石先生替徒子徒孙们问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宋二,你为何能写出这样的字呢?可是有特别的练字之法?”女子闺名不能外传,明石先生虽然知道宋知夏的名字但也不能随便说出,只能用宋二来指代。
宋知夏含笑回道:“无它,不过是力大尔。”
说罢宋知夏请边上的师伯师叔们让开,露出了后边的椅案来,她含笑上前,单手一抬,一张黄梨木长桌案就被她轻松举起来了。
呵,大力女。
师伯师叔和众位师兄们齐齐倒吸了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