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乱象(4 / 4)
刚震怒,迅速派遣官军前去镇压,结果官军一去不回,在外头也自成了一支造反军。
这些造反军起势迅猛,一揭起反旗,立即就把矛头对准了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冲杀起了势力范围之内的各大府邸,一时间,明国境内一片血雨腥风。
地方大族并不是软弱可欺的待宰猪羊,他们虽然在八甲大军的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在造反军面前却很是硬挺,双方实力差不多,地方大族联合起来之后,甚至还比造反军更强上几分。
造反军与地方大族陷入了对峙状态,明国境内烽烟四起,乱象丛生,但是这样的造反和对峙更显得国内有诸多小国,让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明国并不是真正的一统江山。
宋力刚被反叛的官军刺激到了,不敢再相信外人,又不放心宋勇毅领军,他一无作战经验,二又得罪了武将集团,三又是宋家独子,他若有失,宋家江山难保,宋力刚只能启用宋知夏,任命她为平乱先锋,领军出战。
宋知夏领了虎符,披甲上阵,她的威名赫赫,一展出虎符,京中大营的众位将领无人敢出声质疑,都乖乖听从她的号令,跟着她出京平乱。
宋知夏刚领着京营出京,尚未踏出京城的地界,各处的烽烟就一个接一个的熄灭了。
造反军惶惶不安,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则抚掌大笑,只待宋知夏前来扫灭乱臣贼子。
可惜宋知夏领着兵却在京城外围安营扎寨,不前进了,甚至还放出话来,说要招安造反军,还让造反军摆出招降的条件。
宋知夏的这一招让宋力刚、宋勇毅、文臣集团和地方大族都看呆了。
招降?一战未打就招降?
这不是自灭气势、自堕威风吗?
造反军很快就摆出了条件,分散四处的造反军的要求出齐的相同,一要停止裁减军备,二要废黜太子,三要免了他们的造反罪状。
宋力刚看了奏报后怒极反笑,这三条,想都不要想,绝不可能。
可惜真正的话事人,在造反军眼中最有份量的人,却是宋知夏,宋知夏并没有一口回绝,反而说,条件有些太严苛,要改,让造反军派人过来详谈。
这一招又让所有人都看呆了。
这三个要求中,第一个也就罢了,第二个可是废黜太子啊,关系国之正统啊,第三个也是大事,若是造反都无罪,那不是人人都敢去造反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