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矛盾(2 / 4)
大将曾国荃传令关闭城门,不许太平军出逃,同时扑救天王府的大火,同时萧孚泗的吉字营搜捕到天王兄洪仁达和忠王李秀成 照曾国藩给朝廷上书时的说法,金陵一役杀死太平军十多万名。所有在天京的王爷、主将和天将,以及天国的大小官员三千人,都死在乱兵之中。
而进入天京的湘军在‘大掠三日’的命令刺激下,彻底成了一支强盗式的军队,如同一群贪暴的豺狼在城中大肆抢掠,把看到的钱财一抢而空然后放火焚烧,大火七天七夜不熄。其中萧孚泗更是抢走了天王府的金银,举火一焚毁灭证迹。
杀红了眼的入城湘军化身野兽疯狂屠戮,连老人和幼,童都不放过。士兵们搜抢妇女,四十岁以下的女性无人幸免。老人更是被当作屠宰对象,有的被砍十几刀,有的被砍几十刀凄惨之极。全城都是受害者的哀号,连两三岁的幼,童也被诬为孽种而斩草除根,天京一时被鲜血染红宛如人间地狱。
左宗棠就拿这事不断攻击湘军上下,说他们是一群只知野蛮杀戮的屠夫,杀良冒功丧心病狂,作为湘军领袖曾国藩负有不可推御之责。
同时湘军一把火将金陵差点烧成白地,给朝廷日后的接收以及恢复造成极大浪费,左宗棠也没少拿此事喷湘军上下‘败家子’。
曾国藩显然也知道湘军做得太过,所以在战后一反常态联合湖广总督官文,一起大吹朝廷马匹以减轻湘军面临的舆论压力。
没错,随着左宗棠挑出找湘军麻烦,那些羡慕嫉妒恨却育限于自身实力不足,不敢做出头鸟的封疆大吏们纷纷跳将出来,指责湘军突入金陵之后对普通百姓的屠杀行径,一个个化身卫道士将湘军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一阵狠批。
朝堂上也有不少大臣和两宫太后觉得湘军功劳太大,搞不好有尾大不掉的迹象,在这关口要是能压一压湘军的风头自是最好不过。
要不是恭亲王看在同属洋务派大佬的份上,努力为曾国藩说话减轻来自朝廷的防备,只怕心中压力会更大。
曾国藩和官文联合上奏说,洪秀全倡导叛乱长达十五年,窃据金陵的时间也长达十二年,影响非常广泛。而本朝的武功强盛,超过了前古,屡次削平大难,在史册上大放光彩。
朝廷的军队能够将他们逐步荡平,都是因为文宗显皇帝盛德宏模,打下了戡乱的基础,而宫廷极为节俭,却不惜用巨额军饷招募战士;朝廷对官员的管理虽然极为慎重,却不惜破格提拔有功之臣;朝廷的谋划虽然极为精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