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风帆战舰(2 / 4)
装上“加莱”船对于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带来了负面影响。不久事情在“克拉克”船上有了转机,因为它比“科格”船灵活,而又比“加莱”船经得起风浪。
与此同时,15世纪最发达的欧洲国家,先是葡萄牙、西班牙,然后是法兰西、英格兰和汉萨同盟国家,已经把他们的商业眼光投向了远隔重洋的地方,那可是隔着广阔无垠风浪滔天的大海啊。
因此就要求帆船速度要快、续航力大、抗风浪能力强,而且只要少量水手就很容易操作。而且,这些船必须容量大,能够装载足够多的货物回来,以便还有利润可赚。
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新的安全因素。当罗马货船航行在相对风平浪静的地中海,还能用桨帆军舰来护航,但是要它们跟着货船到东西印度群岛去冒险,那可是痴人说梦不现实的事情了。
于是,15世纪的商业帆船只能“不爱红装爱武装”了,在航海史上是第一次出现军舰和商船的界限模糊了。由于需求相似,因此船的形状也相似,或多或少都像“克拉克”的原型,而且都装备相同类型的火炮。
事实上这些武装货船打着“商业探险”的旗号,实施的都是对于原住民的征服和掠杀,而且在先来后到者之间常常由于分赃不均而引发武装冲突。
在16世纪,“克拉克”船型已经成为所有欧洲航运界最普遍采用的船型了。它和14世纪葡萄牙的原始“克拉克”或者所谓“西班牙大帆船”已经不一样了,他的船型更大、更快,操作性能更好,因此能够适应大西洋的风浪。
一旦“克拉克”船武装起来,其必然的趋势是要变大。而且因为笨重的火炮是装在甲板和船楼上,使得船的稳性变坏。而且一旦开火其后座力使得船更危险。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其一是提高舰炮铸造的精度和铸炮材料的强度;其二是发明了船舷炮门。这个金点子是英国人詹姆斯·贝克想出来的,将火炮装在下甲板上,并在船体两侧开出炮门,让炮能够发射;而在不使用的时候,炮门用带铰链的炮门盖关闭。
不管怎样只有在这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军舰”诞生了。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海上作战的方式主要是靠接舷格斗,那时的战船更多地是起到了一种运兵船的作用。
而火炮的大量使用,海上作战的基本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可能远距开火。船舷炮门的发明,更使得这船成为了专门打仗的“专业户”,而不是随便什么船都可以客串一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