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疲惫(2 / 4)
的一套准则,初上任时还没来得及开展工作,治下叛乱情况便有所好转,这对于张亮基来说是件好事。
而回军大将马如龙、马德新等降清后,大理杜文秀继续坚持反清斗争,滇西回军武装则成为云贵总督以及云南巡抚等的心腹之患。
回军大将马如龙、马德新等人在云南督抚大臣的授意下,接二连三地对杜文秀进行诱降活动。1862年夏马如龙写信给杜文秀,并派杨振鹏前往大理,一面以高官厚禄诱劝杜文秀投降,一面以军事进攻相威胁。
马如龙在6月2日(五月初六日)的信中声称:“如以和为非,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官处必发兵西向。此时两迤(指滇东、滇南)既和,迤西(即滇西)孤立。前省[军]西发,每为东南所扰,故尔无功返。……刻下省垣无南顾之忧,官兵得专西伐之力,则迤西虽有数城之众,恐难敌全省之师。尔时欲迤南赴援,弟等已授职官,宜报朝廷,必无赴救之理。”
可大理杜文秀早已对朝廷失望彻底,哪会轻易听信马如龙的劝告?
他接信后既不为马如龙所述高官厚禄所动,也不理睬马如龙等的恐吓。在给杨振鹏的回信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府的所谓和议,“不过因江南未靖,西洋复来,各省纷争,天下鼎沸,暂为缓此急彼。俟彼处稍定,必将举全师以压我境。迨至彼时,[我兵已散,我将各离,始知朝廷包藏祸心,则谋不及施,勇不及逞,嗷嗷待毙,悔之晚矣!”
6月下旬,杨振鹏到达大理,杜文秀仍严词拒绝,“坚执不从”。1863年夏,马如龙又派他的亲信马负图到大理劝降,杜文秀斩钉截铁地回答:“马云峰(马如龙号云峰)做马云峰的官,我杜文秀造我杜文秀之反。想我杜文秀归顺,除非黄河水清。不然万万不能。”
1864年,马德新亲自出马,前往大理游说。杜文秀仍然拒绝讲和,说他“看不起那些身为回军大将,倒反去接受清廷手下的一点官职”。铿锵有力的拒绝说降,表明了他与清廷势不两立的决心。
张亮基也是初次遇到官军实力不如匪军的情况,刚开始时自然不敢有任何马虎大意。趁回军马如龙等投诚之迹,命令其与官军配合先稳定云南东部以及南部的局势,至于糜烂不堪的西部地区先放在一边不做理会。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熟悉,张亮基已经彻底掌握了云贵军政大权,加之吴可早已控制了两广军政大权,能够抽出手来帮助老丈人平息治内叛乱,于是张亮基准备对大理乱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