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战火连天(2 / 4)
当湘军北上堵截时,捻军又迅速西进,摆出攻打西安的架势,并在灞桥十里坡周围村庄设下伏兵布好伏击圈,等待清军到来。
同治四年年末,湘军追至临潼东北的新丰镇。捻军派出少数部队诱敌,与湘军且战且退,将湘军诱至十里坡。
清军记名提督杨得胜、总兵萧德扬、提督刘厚基、道员黄鼎等部敌军相继进入伏击圈。捻军诱敌部队立即回马反击,伏军步队从两旁村堡杀出,马队从两翼包抄将湘军团团包围,湘军顿时阵势大乱。
时值风雪弥漫,湘军士卒因连日奔走疲惫不堪,冻饿交加士气低落无心作战,所携火药又被雨雪浇湿不能点放。捻军则士气高昂勇猛冲杀,与湘军展开白刃格斗。半日之内连斩总兵萧德扬、提督杨得胜、萧集山、萧长清、布政使衔候补道萧德纲等湘军将领,歼灭湘军大部三千余人收降数千人,取得了入陕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西捻军在十里坡之战中,始终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先是运用流动战术,主动出击调动尾随湘军,诱敌追击使尾随湘军疲惫不堪;然后是选择有利战场,预设埋伏,将湘军诱至伏击圈步骑协同将之包围;最后通过白刃格斗大获全胜。
湘军方面则盲目追击处处被动,被捻军牵着鼻子走,战斗力被拖垮最后陷入重围大败于十里坡,刘蓉也因此被革职回籍。
这还算好的,捻匪虽然势大,但专擅流动作战对朝廷统治影响跟太平天国没,法相比,以朝廷的雄厚资本战败一次两次根本算不得什么,怕就怕捻匪突然野心爆棚想要攻州占府自建政权,这才是朝廷最担心的地方。
与此同时持续爆发的陕甘回民叛乱,才是最让朝廷头疼的麻烦。
……
中国自古以来回族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自形成之时就于汉族同处一地,由于生活习俗的不同,使双方的误解隔阂日趋加深。特别是西陕甘地区“回汉杂居,俗尚各别睚眦小忿,本人情所不能无。”
回、汉两族对于这种因习尚绝殊而导致的“龃龉相仇杀,(亦)视为固然者久矣。”咸丰八、九年间,陕甘有些县份就发生大规模的回汉持械殴斗的事件。然而朝廷却利用这种矛盾,采取以汉制回的政策,处处偏袒汉人,“凡争论斗殴,无论曲直皆抑压回民。汉人复持众欺凌不知回性桀骜,亿万同心日积月长仇恨滋深,最后致不可收拾之境。”
虽然中国本部的回民从来没有明确的、文化上得到支持的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