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栽跟头(2 / 4)
就算如此最后大清还是与英法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从而使英法英法联军撤兵,并且与英法美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等到这些事情都解决了恭亲王便上折请驾回栾。但是他那个昏庸无能的咸丰四哥,整日沉浸在行宫的色、戏、酒、毒里,乐不思蜀斗志全无,根本就没怎么理会来自京城的期盼。
于是恭亲王奕、桂良、文祥等在京,主持国家政府工作。
1861年1月11日,由恭亲王奕领衔,与文华殿大学士桂良、军机大臣文祥等上奏《通筹夷务全局折》,建议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统管国家所有涉外事务。
20日咸丰皇帝就批准所奏,但是为了限制奕和总理衙门的权利,咸丰在批准时加上“通商”二字,经奕据理力争,咸丰始同意去掉“通商”二字,并任命奕为首席总理大臣,桂良、文祥为总理大臣,至此大清第一个近代意义的外交部就此成立。
随着中外事务的增加,总理衙门的职权不断扩大,不仅办理外交、通商事务,而且凡与洋务有关的,比如铁路、电报、学校、关税等,都归总理衙门管辖。而军机处只管内务,总理衙门却不但管辖了外务,还管辖了与外务相关的大量内务。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前,大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大清朝廷中一直没有处理外交事务的外事机构,而有限的外事也被朝廷当做外国向我“天朝大国”的“朝贡”由礼部、理藩院、鸿胪寺处理,对外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无平等处理之理念和机构。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虽有五口通商事宜,但是以钦差大臣身份兼任有名无实。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交涉迅速发展,领域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通商大臣不能适用,急需改变。
总理衙门的成立,完善了政府职能,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也是大清闭关自守、盲目排外政策的重大改变,标志着与外国“平等”交涉,和平谈判的开始。也为改变“或剿或抚”“非战即降”成为可能。开辟了大清外交的新局面。
总理衙门的成立,也受到西方列强的欢迎。法国大使布尔布隆称赞这是“中外各国永敦睦好之最妙良法”,总理衙门在此以后的数年时间里,外交部主持了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也就是主持实施了大清的洋务运动。
任职首席总理大臣几年时间,在恭亲王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洋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负责培养通洋人才的京师同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