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第863章 858 全球航行(4 / 7)
发展而成为明日战力的东西,完全就是两回事。
郑和级驱逐舰在大白舰队全球航行过程中,已经通过了验收,正式加入了大唐海军,而同样装备导弹的飞雪级导弹护卫舰也建成下水舾装完成并开始海试。飞雪级吨位相比三千三百多吨的掣电级还要大,达到了四千多,不过并未装备多少导弹,因为本身技术海试新技术,验证的目的性更强。
倒是从郑和级和飞雪级之后,大唐的战舰已经进入了导弹化的时代,作战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变革的还有大唐空军。
导弹都投入现役了,那么没理由大唐很优势的航空工业搞不出来喷气式战机。大唐喷气式战机进度之所以不快,一方面是大唐出于独孤求败的状况,其他国家的空军战机,基本无法形成自制,都是从大唐进口,而大唐净弄一些低于主力现役战机一两代的东西卖给他们,所以没有太大的危机感。规模上的巨大差异也是一个理由。另一方面则是大唐空军对于喷气式战机的性能设计指标比较高,这也跟大唐空军没有敌人的情况有关。所以对于提升装备水平,不是格外急切。
考虑到大唐军队的装备数量,像是一型坦克,怎么也得生产五六千辆,一型战斗机装备起来也得数千架,所以一个型号只提升一点性能,对于大唐军队来说很不划算。在没有明显敌人的情况下,空军不急着拥有一款半吊子的喷气式战斗机。特别是大唐北美航空制造公司还成功地推销给了空军一批写作歼-3,读作p-51野马的活塞式战机。大唐空军不会接受从操控到成本都有一定劣势,而性能还没有明显压制的东西的。
实际上早期喷气式战机相对优秀活塞式战机的优势并不明显,大唐空军就直接把各种参数订得很高。这样的行为对于从零开始按部就班搞研发的航空公司和团队来说是愚蠢而不切实际的,但对于大唐来说,虽然他们也是第一遭搞喷气式飞机,但是他们拥有的经验知识却不是另一位面中的同行们所具备的。
大唐第一代喷气式战机是波音、北美、翔展三家公司联合研制的,型号已经确立为歼-6。之所以说它的指标定的高,因为大唐航空工业研制第一代喷气式战机,就要求其水平航速达到1.1马赫,具有不错的机动性,使用空空导弹作为主要战斗武器。具体的各种性能参数设置得非常详细和复杂,几乎每一项对于大唐航空人都是挑战。好在他们有经验,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再加上空军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去搞,所以项目仍十分顺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