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第875章 870 巴尔干之乱(下)(4 / 5)
后,采取了更加四平八稳的国家政策,中心思想只有四个字,富国强兵。这位沙皇拿出皇室的大部分资产来,聘请来自大唐和欧洲的优秀人才,开办工厂。他还要求每一个贵族拿出自己的钱财来投资工业,农奴制也最终被完全废止。这一系列的举措自然引发了反对,不过亚历山大一世得到了军队中一群打算奋发图强的中青年的将领的支持,对反对者进行了血腥地血洗,被搞死的贵族的家产被分给追随沙皇的人,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噤如寒蝉,老老实实地听从沙皇的命令。
在这种条件下,沙俄的工业提升也很快,尽管相比西欧国家还是差一些,但怎么都强过土耳其了。
土耳其败于巴尔干,并且陷身内战,让亚历山大一世忍不住动手。俄罗斯和土耳其的世仇,亚历山大一世要在这时候进行一个彻底的了断。
亚历山大一世集结了近30万俄军,这也是远超过上一次的动员,几乎是俄国能够发动的全部兵力了,俄罗斯之所以这么大胆,还是看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俄罗斯不仅自己出兵,而且还拉上了刚刚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和罗马尼亚王国,他们的目标也是很大——将土耳其人赶出欧洲。
俄军取道罗马尼亚,跟罗马尼亚军队一起攻入保加利亚,保加利亚贵族也起兵响应,本来就防守空虚的土耳其不堪一击。俄军的推进速度不如德国人,但是也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从罗马尼亚一路杀到了马里查河河畔。
土军节节败退,土耳其苏丹想要跟俄罗斯议和,但是亚历山大一世怎么会愿意跟土耳其媾和,沙俄一方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就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亚历山大一世的愿景已经变成了攻克伊斯坦布尔,恢复君士坦丁堡之名。
这对于整个斯拉夫民族和东正教来说,都可以说的历史性的,所以沙俄的军事行动,得到了广泛的斯拉夫民族和东正教势力的支持。
在另一位面的历史中,第十次俄土战争俄罗斯也具备机会一路杀到伊斯坦布尔,但是英国人冒着不惜跟俄罗斯决裂的风险,将地中海舰队开到了马尔马拉海,阻止俄罗斯的军事行动。那场战争中,俄罗斯人已经背负了十万死伤,大量的物资和军费的消耗,可俄罗斯人不得不就此打住。
而在这一位面里,英国人管不到这里了。尽管英国仍旧比俄罗斯强大,在地中海也有直布罗陀、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基地,可英国的话语权并不是世界第一。并且从利益角度出发,英国现在不用搞什么欧洲平衡,英国最大的敌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