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催眠下的“记忆障碍”(6 / 16)
飞,不知道对方在搞些什么名堂。
罗飞这时又把张雨的手机推还给对方,说:“给嫂子打个电话吧。”
张雨眨了眨眼睛:“打电话怎么说?”
“你就问她:‘你怎么把我的手机号码告诉罗飞了?现在人家约我吃饭,我回都回不掉。’记住,要带一点责怪的语气。”
张雨有些含糊:“这能行吗?”
“肯定行。”罗飞推着手机催促,“快点吧。”
张雨拿起手机开始拨号,等电话通了之后,他便按照罗飞的设计问妻子:“你是不是把我的手机号码告诉罗飞了?”
“是啊。”
张雨埋怨道:“哎呀,你别告诉他啊。现在他要请我吃午饭,我回都回不掉了。”
“啊?他喊你吃饭啊?我还以为是工作上的事呢。”王茜郁闷了一会儿,反问道,“你没说家里已经做好了饭了吗?”
“现在说也晚了,你接电话的时候说就好了。”
“我哪想到那么多。”王茜无奈之下,只好提了个折中的方法,“算了吧,烧好的菜我给你留着,等你晚上回来吃。”
“只能这样了。”张雨显得很不情愿似的,临挂电话前还有模有样地叹了口气。
罗飞冲张雨竖着大拇指,夸赞对方表现得不错。
“你这方法还真行。”张雨“嘿嘿”笑了两声,又道,“也是你嫂子脑子不转弯,这事和她说没说号码有什么关系?就算她不说,难道就查不到了吗?”
“面对这种突发的意外情况,很少有人会深究逻辑合不合理。”罗飞顿了顿,特意又补充了一句,“尤其是女人。”
张雨笑眯眯地看着罗飞:“你什么时候对女人这么有研究了?”
罗飞摊摊手说:“我并没有特意研究女人。这只是一种瞬间催眠的手法,只不过对于女人更有效一些。”
“哦?”张雨愈发来了兴趣,“是一种催眠手法?”
“简单来说就是抛出一种因果关系,同时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绪,使得对方未经思考便被这种情绪感染,进而在言行上遭受诱导。很多街头骗局都会用到这样的手法,比如说有些人会编造一个落难的故事,借此在街头向过路人乞求援助。那些故事充满了漏洞,但还是有很多人会上当。究其原因,就是受骗者在理性的思考之前,已经率先受到了表演者的情绪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