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镇上赶集(3 / 4)
烦了。
崔玉挎着篮子直奔镇中心大槐树底下的长春堂,也就是王大爷提过的那个童叟无欺的药铺。
说起来,也不愧是落霞镇最大的药铺,两大间左右打通的铺子,铺面干净宽敞,里外都是几代药铺传承的底蕴气息。门面里正对着的就是占满大半个墙壁的药柜子。右手边上,是大夫看诊的地当,左手边则是售卖药酒的柜子。
柜台里有伙计正手脚麻利的按着方子抓药,而边上则候着几个等着付钱的病人。
崔玉进了门,就有手头上刚忙完的伙计上来引道儿。
“请问您这是来抓药还是看病?”虽说崔玉穿着不显眼,一身旧衣裙都磨的快瞧不出颜色花样了,可开口的伙计却并无半点不耐。
可见这里也常接待四下来的农家人,应该不是门缝里看人的地方。
“小哥,我是听说长春堂收购药材,自个手里又炮制了一些野柴胡,所以想来问问怎么个收法。”崔玉笑着说道,老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如今她是没摸准行情,没见到管事儿的,自然不能透露手里握着什么方子的事儿。
再说了,若是古代也有秋梨膏这东西,她却自大,那可就贻笑大方丢人了呢。
“不知大妹子是要卖什么药材?咱们这是收药的,不过具体价格得让药师瞧过才行。”伙计是个伶俐的,听说眼前的姑娘是来卖药的,虽然没了刚开始的热情,但也并没有冷脸。反而一边问着,一边把她引到了隔壁柜台上。
崔玉也知道,这大概是要请药师掌眼了,所以也没再多打听什么。
长春堂的药师掀开崔玉递上去的篮子,先是看了柴胡的颜色,又捏了捏里面的水分。当下就笑道:“往常来咱们药汤卖药材的大多是挖出来就卖新鲜的,还是头一次遇上炮制好的,偏生炮干的效果还挺好。真没看出来,大妹子还懂药啊。”
若是一般女子得了这话,只怕会羞臊或者不好意思,可崔玉到底不是本土人士。自己在外行事,少了在李氏跟前的小心隐藏,没由来的,就带了现代时候的落落大方。
“我哪懂那么多啊,不过是头几年得了一个游方的主持指点,得了几个养身的好方子。又晓得了这常见物件的炮制,其实若不是家里缺少东西,叶柴胡少也有十几种不同的炮制方法,每一种的药效也是有不同的。”崔玉状似不经意的说道,“也是久病成良医吧,之前我爹伤重的时候,我也按着那主持师傅教的方子试了几次,倒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