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2 / 4)
藉丁忧守制,先生自然是要辞馆了。
临行之时,他留给了孟明远一个布包,只说或许对他有用,便飘然而去。
对于自己这位老师,孟明远其实是很喜欢的,总觉得在他的身上有一些淡泊名利的隐士味道,很是洒脱飘逸。
等到他回到自己的书房打开那个布包看到里面的东西时,忍不住激动得站了起来。
《齐民要术》!
这是一部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啊,先生竟然送他这个东西当临别礼物。
对了,孟明远突然想到先生姓贾,难道他老人家竟然是贾思勰的后人?
也不是没有可能,虽然历史在三国后发生了分岐,但是有些人和事如后世一般出现也是可能的。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流离,世家没落起伏更是平常之事,先生是名门世家之后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不过,这书真的是好东西啊,在这个以农为主的时代,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就是本宝书!
孟明远当即珍而重之的把这本书保管了起来。
一位名师,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绝对是至关重要的,而他有幸在这个时代遇到了一位名师。
孟家在当家人主体消沉悲伤气氛的笼罩下,黯然的离开京城,留了一些机灵的家仆看守宅院,其他的人全部跟着回转原藉。
原藉离京城倒也不是特别远,十五天左右的路程,主要还是古代的交通不便利,孟明远觉得这要是现代也就几个小时的工夫。
孟家在原藉这里算不上世家大户,祖宅也就中等人家的规制,跟京城他们住的房子差不多。祖宅的人也不是特别多,从京里来的人安置起来也没费什么太大的力气。
相对于长辈们的心情,孟家两位少爷可以说是没什么太多负担的。
孟二少且不说,单说孟大少因为祖母过世二弟不能参加会试这事就让他着实的高兴坏了。
丁忧,大庆朝的丁忧制度说起来还是满人性的,至少不许夫妻同房这点人家给合理规避了,只要求不许丁忧守制期间家中女眷怀孕。关于这个规定的成型,具体已不可考是哪位帝王的力挺了,但显然那位作古帝王明白夫妻敦伦天经地义,强制压抑有违天和的理论大家都是深切认同的,所以庆朝的开创者们才会将这一规制继承下来。
孟老爷毕竟是朝臣,尚知节制,可是孟明达就无所顾忌了,回祖宅没几天就把个宅子里的小厮弄屋里给糟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