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4 / 5)
王都对你另眼相看,今日也没外人,你若是知道些内幕多少透露些,哥哥在此先谢过了!"
俞阳清浅的笑了笑,靠在椅背上,淡淡道:"戴兄严重了。"扫了眼一桌人,顿了下接着道:"说到底,所有不合常理的反应都源于那本写着详尽方案的折子。"
"折子?"
"对,那本折子。"俞阳的声音不冷不热:"各位觉得赈灾是件容易事么?"
"当然不是。"周自修忙接口:"先不论另人头疼的琐碎方案,单是协调各地官员,监督物资发放就够受的了!"
"正是如此。"俞阳道:"象这样大规模的赈灾,不光需要熟知地理的人规划运送路线,还要计算沿路从各地调取多少币帛。救荒有赈济、赈粜、赈贷三者,名既不同,用各有体。极贫民便赈米,次贫民便赈钱,稍贫民便赈贷。这就需要准确知晓不同地区真实受灾情况与灾民数量。每次灾荒过后,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农耕严重荒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还需要实行灾后给复、给田等救助,以帮助灾民安定生活重建家园,不再流徙。这还只说了大面上的事情,真正实施起来还有数不清的工作。"
戴乙申武人出身,听得只犯晕,强自耐着性子问道:"确实很麻烦,但这和至亲王的折子有什么关联?"
俞阳清亮的眸子扫过来,道:"完美。这是所有看过折子的人的第一反应!无论哪一处细节,都完美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一个人,即使他再怎么聪慧再怎么有才华,也不可能样样精通,算无遗漏。"
在座的人猛然间明白了其中奥妙,初冬时节竟汗透衣衫。
"俗话说学得文章与武艺,卖于帝王家。身为男儿自然希望自己能名留千古,光耀门楣。可以说,参与那本折子编写的人,才担的起惊才绝艳四字。若以真姓名入仕为官,显身当世,成就不可限量。"俞阳清淡的声音回荡空中,敲在每一个听众的心上:"可就是这样一群奇才,他们不求名利,将毕生所学奉献给至亲王,心甘情愿躲在他背后,被掩盖住所有光芒。"
后面一句没有说,也不必说了。有忠仆如此,再加谋略无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