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刘季元(2 / 4)
家仍然开工的工厂,现在就是拼了命也没办法满足一下激增的定单。更何况,在亚洲还有另一个国家---日本早都把采购人员派到欧美的工厂门口,看着大门定机器。这些个本身就是二道贩子的洋行眼下只能两眼通红的看着喷香的票子在那骂娘了。
买不到机器,办不成新厂的那些厂主们个个也是急的骂娘,但再骂娘也没办法,只得在洋行下了单子,付下订金,以便在有货时及时拿到机器。同时满世界的在报纸上打广告,看看有没有出售工厂、处理机器的人,可在这时节谁会把下着金蛋的鸡给宰了,不过这也是最后一线希望了。(历史上日本的机器制造业的大发展时期就是一战时期,他们所依靠的恰恰就是来自中国的定单。而机器制造业却恰恰又是工业之母。)
“靠!这些人是不是都疯了!”看着《大公民报》《申报》《商报》上豆腐块大小的高价求购机器广告,司马压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从来只看过低价出售机器广告,那见像现在这样,数一数几乎每份报纸上都有数十条这样的广告疯似的到处求购机器的广告,要是搁在现在,恐怕这广告一打出去,这人的家门恐怕都会被打爆。
“面粉机、纺纱机、织布机、卷烟机”,司马逐一拿笔记录着从报纸上招下的求购信息里求购的机械类型,发现其中广告发布量最多的是就数面粉机,再接着就是纺纱机和织布机。看着这些纸条,司马好像记起以前的历史书上曾提到,一次世界大战是国内民族工业的一个春天,民族工业的资本发展的数十倍。
看着眼前的热火朝天的场面,司马还真有点佩服自己,这种数百人齐上阵的热闹场面。说实话除了在抗洪的时候还有几年前西南的那次地震时,司马还真的没见到。不得不承认这么多人一起干活的场面的确很让人振奋。
没想到上次还是一片荒芜人烟的砾石地,现在仓库的雏型已经基本完成了,由石块砌成的长一百四十米、宽三十六米的仓库墙体,已经砌了一米来高。正忙于手中活计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尚未完工的仓库中心凭空出现的一辆五轮农用车。
开着车从仓库留出的大门处出去,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毕竟自从开工以来石料、水泥、工具都是用这种他们过去从来没见过的汽车来回运输。晚上下工时,一些幸运儿甚至可以在旁边羡慕的眼神中,坐上一回这种车回到住的地方。
距离仓库外墙几十米开外,数百人就挥汗如雨的开挖着仓库外围墙的地基,这里工钱的计算是按能不能完成一天一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