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死有余辜(5 / 15)
什么事儿。
侍卫长倒也细心,怕惊扰百姓,命人沿途贴了抓捕告示,内容与皇帝口谕一模一样,大致是“尉迟恭罪犯谋逆,与煜王内外勾结,奉皇命抓捕,胆敢违抗拒捕者,就地正法,杀无赦!”
有了告示,众人一看便知,纷纷转回去紧闭屋门,就怕沾上晦气。
......
虽然抓捕是在深夜,京城里的动静不大不小,但一个二品的将军整个府上都被“端了”,而另外一个涉案的还是尊贵的王爷,这个话题还是足够老百姓们谈论许久的。
加上沈贵妃坠湖滑胎,不治而亡,这消息也很快从浣花山传到了京城,众人都以为两者之间并无关联,通奸的事儿就顺理成章的被压了下来。
之所以不曾将沈贵妃和煜王通奸的罪行公之于众,皇帝有他的考虑。
一方面,沈贵妃已死,人死灯灭。再追究其他也没有意义了,反而会令沈家难堪。沈家掌握庙堂,大部分新晋的官员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深厚联系,就算皇帝不想受制于沈家也不行。
另外。煜王虽然还活着,却生不如死,他乃东方家的人,更是皇帝的亲弟弟,与贵妃通奸这样的事实,涉及皇室家丑,不提也罢,因为东方煜背负着谋逆之罪,就足够他受得了。
人只有一命,不可能多死一次。数罪并罚,倒也不便宜他什么!
这个结果,亦是皇帝和皇后商量出来的。
再说,沈贵妃还育有一个女儿,也是大邑的公主。若母亲被指证私通,那孩子也会遭到牵连,何其无辜。
而且南婉容如今大腹便便,一对皇儿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生,东方寻作为皇帝,虽然不怕什么,也想给自己的儿子积积德。避免杀戮太重。
等着侍卫长传回消息,尉迟恭已被收押在大理寺地牢,随即又牵扯出了刑部尚书和好几个涉案的朝廷命官,都一并收押了,只等皇帝养好伤,就能带着东方煜回到皇城。接受大理寺卿的审讯。
......
避暑行宫内,除了木槿庄里的南华倾和莫瑾言知情,其余行宫中的妃嫔和伴驾宾客都不太明白,只以为七月二十那天,煜王陪伴皇上再上山顶宗庙祭拜先祖。却突然挟持了君上,最后被擒,牵扯出了和尉迟恭勾结谋逆一案,仅此而已。
紧接着,就在七月二十当天,皇上御诏:贵妃沈氏落水后不治而亡,赐浣花山安葬,陪伴山庙宗祠的先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