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科举变革(4 / 6)
听过这么一首说那八股误人子弟的诗了:‘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了欺人技。看了半部讲章,记了三十拟题,状元塞在荷包里。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这说的便是八股之弊所在了,各位难道真不明白吗?”
众人闻得此诗都是面上一呆,什么时候居然有如此一针见血地批判八股的诗了,自己可从不曾听说过啊。其实这也是唐枫有所不知了,此诗并不是明朝的产物,而是后来的清朝,一个名叫徐大椿医生所作,不想现在却被他拿来当作了理据了。
不过这几句诗却正正切中了八股的痛处所在,许多在场的官员也不禁想起了以前,自己尚在寒窗苦读的时候,也果然是如诗中所写的一般,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少有涉猎其他。而在做了官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应付政务,那就只有边当官边学了。现在想来,若是当初能够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或许自己的仕途就能更上层楼了。
唐枫见他们有了深思的表情,就继续道:“其实本公也没有全盘否定了八股取士的意思,只是想在此基础上增高那策论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既不会误了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们的前程,也能更好地从中选拔出对我大明最为有利的人才,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一片沉寂之后,终于有几人松了口:“国公所虑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这科举乃是国之大事,若随意更改,对士子来说却是一场大变,对今科的举子来说可不甚公平哪。”
唐枫见他们有所松动,心里微微一喜,便道:“这一点本公也考虑到了。既然怕给举子们带来不便,我们可以暂且选一个影响不那么大的。今年我大明连连取得了胜利,正是普天同庆的时候,可以增开一个恩科,我们便先自此作出一些改变。至于秋闱,则还是照旧,若是此法选拔出来的士子比之以往更适合为官,那三年之后的科考我大明就该想着改变一下了。”
这是折中的办法,也是唐枫在遇到如此大的阻力时,不得不作出的让步。不过他也深信只要有了这一点的改变,将八股取士从科举里踢出去就不是太遥远的事情了。对于唐枫这折中的方案,那些官员们没有再多作反对,因为他们看得出来这已经是唐枫的底线了,现在大明朝还是他说了算的。
所以众人便都点头曰善,就此,在大明盛行了二百多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