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变咄咄(下)(4 / 8)
”~咔咔~
第二卷的主题明显是打仗了,我承认在这些章节面前流连了好多遍,可就是下不了笔呀……战术啊兵器啊云云,太高深了,太莫测了,允许我直接跳过吧……
还是来说说风儿好了~在第一卷中,风儿表现出来的睿智大气,以及独特的敏锐触觉,应该让很多人都折服了。那这份智慧与气度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练就的呢?这个问题在第二卷中得到了解答。身为前朝皇裔,自是有一份得天独厚的高贵气质,可是如果没有一段痛苦不堪的漂泊经历,也不会淡定如斯,想来,风儿在郁怀乡提点刘羽的种种,若非自己的亲身经历,也难以有这一番感悟和豁达。
鲁瑞安看到风儿的第一眼时的特别眼神,不经意的那句“难怪打小就气度不凡”,风儿独特的击鼓之术,谈及恩师时的惋惜挂怀,帅堂之上对着鲁瑞安身旁的席位意味深长的施礼,以及瑞安听罢鼓曲之后眼角的丝丝泪光,似是轻描淡写地追述了风儿在那段漂泊的岁月中,与他们之中的某一个人曾有过的一段渊源。而刘珩之所以难得的没有醋意大发,一来,他似乎早就知道风儿这一段的来龙去脉,而这个人又明显和鲁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微妙关系。也许是其年少时在幽燕之地颇得鲁家照顾,与鲁家情谊的确远胜于手足血亲。二来,斯人已逝,纠结于已经过去的事显然毫无意义。而刘珩之所以能够沉的住气,不主动去问风儿这段渊源的种种,想来原因亦有二者。其一,聪明如刘珩,恐怕早已洞悉此间种种,所以自然成竹在胸。其二,在大军起程前夕的重阳之夜,也有似曾相识的一幕发生。刘珩希望风儿了解他的过去,了解一个完整的自己。特别是自己与柔绮的一段青涩过往,他想让风儿知道对过往的人他欠的是一份责任,而他现在真正在意的只有风儿一个。风儿这么聪明,又怎会不明白他的用意呢?但是风儿最终答非所问地避开了这个话题。此时此刻的刘珩,也许亦是这般思量吧。
有没有很好奇,这个人到底是谁呢?是谁呢?一开始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是鲁瑞安吧,那个异样的眼神,那句“打小就气度不凡”,对风儿击鼓之术意味深长的点头赞许和眼角的泪光,是他吗?很明显肯定不是嘛~如果是他,刘珩会这么沉得住气?恐怕早就闹翻天了。看看他是怎么试探方瑾的就知道了……可是这个人明明就是跟鲁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啊,到底是谁?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还是“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吧……
另一处情节,风儿落水以后,手里紧紧攥着刘珩送的金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