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部分(3 / 6)
东南西北,随着长江的流向分上上下下。这是大毛与武汉 市达不成谅解的巨大矛盾之一。大毛说:我们的城市,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是方正 的,道路都是有东南西北的。你看看北京,人家是首都,***城楼正南正北朝 向,谁都好辨别。
大毛气愤得唾沫飞溅的时候,我还没有去过北京。几年之后,我去了北京, 站在***城楼前,看着长安街,重温大毛的话,觉得大毛的气愤是很有道理的。 北京的道路就是非常地中规中矩。然而,我总在北京迷路。有一次去朋友家,我 迷了路,路上的行人告诉我:你朝东直走,出了胡同再向北,走十来米远再往东。 这明确的指向使我越听越糊涂,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哪儿是东哪儿是北?我们在 北京行路需要太阳的指引,可北京经常没有太阳。那天就是一个阴天,我就没有 及时地吃上朋友为我准备的好饭莱。而近一些年的迷路是因为空气污染太严重, 现在北京的天空经常被铅灰色云气遮天蔽日。
在北京遇上迷路而产生的感想我总是希望有机会告诉大毛。可是我和大毛总 是在没有约定的情形下见面。这种见面总是突然得使你做不了任何有准备的事和 说不了任何有准备的话。
多年之后,我经常有机会短暂地享受北方城市的冬天,主要是在北京这个城 市。北京的冬天的确是像大毛描绘的那样可以在房间穿毛衣,其实还可以穿衬衣 和裙子。享受的结果是一再地加深着武汉冬天的痛苦和经常患感冒。可是在我们 的生活中,除了希望在严冬的房间里暖暖和和,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在前面我说 过我站在***广场,东张西望长安街,想告诉大毛说北京的道路的确是很有规 矩,尤其是和武汉相比。我的容易迷路我想责任在我,主要是我这个人没有方向 感和路线感。但是我还想说的是,***广场,长安大街,包括故宫,在我第一 次见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并没有给我应有的震撼。
这让我很伤感。因为我小学一年级的第三课就是雄伟壮丽的***城楼。第 一课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课都没有 问题,岁月都让我慢慢地理解了它们的意义。第三课是实物,它就在那儿,我看 到它具体形象的同时,想起的是所有对它的描绘,形容和赞扬。关键也不在于那 些描绘,形容和赞扬与它有几分吻合,主要的是它没有震撼我。迷路不迷路其实 足并不重要的,有没有获得震撼可就太重要了。对于一个世故的成年人来说,与 之相遇没有震撼就意味着遗忘和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