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部分(1 / 6)
起,心就酸得无法克制。我们掏出手帕,按在鼻子上不住地欷觑。
曾实居然始终没流一滴泪。
回家的路上,曾实训我们:“哭哭啼啼的,和你们没法看电影!”
我们三个人,还有身旁成百的观众都哭肿了眼睛,所以我们认为这种眼泪没有什么不光彩。我和曾实辩论起来。
我说:“你不流泪只能证明你是冷血动物,没有感情。难道顺姬的遭遇还不够悲惨?”
曾实说:“电影是假的,是人编出来的!”
我说:“是的。人编的。可它是作家根据真实的生活编的。世界上就是有顺姬。”
曾实说:“幼稚!哪个作家按真实的生活写作?作家写东西必须经过艺术加工,你懂吗?”
曾实用那种饱含优越感的不容置疑的口气对我说话,我的两个女同学比我更下不了台。曾实胜利者的神情在老通城餐馆灯火的衬托下显得是那么冷酷,不懂世故。我想我好歹给他家送过许多次红烧肉呢,他吃了就忘了!但这话我没说,道理虽如此,说出来就太小气了。我一个人跳上恰好停站的公共汽车,很勇敢地回到了居仁里。爷爷问曾实呢?“死了。”我说。
后来,女同学说:“我们还以为你和曾实好呢。”
我说:“不会。我不喜欢他。”
女人永远喜欢无原则忍让她的男人。小姑娘时候就是这样,长大成熟了还是这样,到老到死,永远。
曾实却不明白这点。
曾实性格中的这一点和他父亲很相像,不知他父子俩到头来弄清楚了他们的共同之处没有。
第八节
轮到我们下放的时候,是按父母所在系统以便加强知青的管理。文教卫一个系统。我母亲是医生。我又和曾实下到了一块,只不过生产大队不同。另外他高我三届。
下放农村之后,曾实三天两头来我们队,送豆腐给我们吃。他在他们大队的豆腐坊里做豆腐。他们那一届已经有不少人招工走了,曾实放弃了招工的机会,一心等着招生,在做豆腐的闲暇时间里,一本一本地看那些数理化书籍。
知青虽然都只十几岁、二十岁,毕竟也算是踏上社会的人了。很多知青开始考虑找对象的人生大事。在乡村那种野天野地里等待将来,心也寂寞得百无聊赖,大家便谈恋爱。
豆腐送得多了,我们同队的女知青就提醒我曾实有那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