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杂货铺的退与进(3 / 14)
才为曾大树列的货物清单上开始写写画画,然后把清单递给曾大树过目。鲁掌柜在清单上写的是代表盐、酱油、醋、茶等物品的符号和代表东西多少斤以及多少文钱的符号,这些符号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让不识字的人能够一眼就看明白。
“你看看,这是价格单子,前面的二十斤、三十斤是我们东西南北中货行给客人定下的一次最少要买多少货物的规矩,少了我们不卖,不够再加,后面是我给你的进货价格,这已经是最低的了,你可以算算,保证你有的赚。”鲁掌柜老道地说道。
“唉,谢谢您!”曾大树恭敬地道谢,然后双手接过清单,细细地看着,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打着算盘。盐:一百二十斤六十文钱,曾大树心想:杂货铺里一文钱买一斤半的盐,一百二十斤的话要八十文,这里少了二十文钱。酱油:九十斤十八文钱,心想:杂货铺里一文钱买三斤酱油,九十斤的话要三十文钱,这里少了十二文钱。醋:八十斤十二文钱,心想:杂货铺里一文钱买四斤醋,八十斤的话要二十文钱,这里少了八文钱……
看完整张清单,曾大树心想:原来开杂货铺子这么赚钱啊!一样一样地加起来,可以净赚上五百四十二文钱,差不多是他以前卖半年蔬菜的钱了,可就是这些东西每样都太多了些,一百二十斤的盐、八十斤的醋、九十斤的酱油、一百二十盒的火柴、二十斤的蜜钱、二十斤的果脯……盐倒是好卖,他们家一个月就得吃一斤的盐,别人家也差不多,可是这醋就不是每家都喜欢吃了,八十斤醋还不知道卖不卖得完?蜜钱和果脯也是,要是没有保存好的话,东西一旦坏掉了,那可就都赔进去了。九十斤的酱油也挺多,一百二十盒的火柴也太多了,他们家一个月才用一盒火柴,一百斤煤油足够他们一家子用上十年了。
如果乌山村里有一半的人家都来他家买这些东西而不去镇上买的话,倒是不愁把这些东西在四个月以内都卖出去,毕竟乌山村里的人家还是挺多的。之所以要把东西在四个月内卖完,是因为南方气候潮湿,东西放久了容易受潮,受潮的东西没有坏掉,还是可以用的,但是客人一定不乐意买受了潮的东西,毕竟镇上还有许多杂货铺里有未受潮的好东西可以买呢,大家买东西时都是精打细算、货比三家,谁也不愿意吃亏。
曾大树就怕大家不愿意来他家买这些东西,毕竟这些货物每一样都太多了些,进货的本钱也很大,曾大树担心会亏本。曾大树原本想开杂货店的熊熊激情,这会子被小心翼翼和犹豫不决取代了,曾大树不担心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