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2 / 5)
的故事。”
温宁瞪圆眼睛,“励志电影!”
王山点头,很高兴温宁反应过度,如果她只软绵绵说一声:噢。王山绝对就此打住话头。与其他紧盯票房和潮流的导演不同,作为南加大毕业的高材生,王山还是更喜欢接地气,能够振奋人心的电影题材。
“题材还不错。”他低头喝一口清茶润润嗓,“但剧本还没有写完,而且做菜的戏比较麻烦,现在一切只是准备初期,毫无头绪的那一种,什么投资啊,拍摄地点啊还都没有定,估计最快也要明年。”
“王哥,我有兴趣。”温宁正色,认真地看着王山,刚才只听剧情大概她就非常有兴趣。也许又是一部小成本,但她喜欢这样励志又接地气的题材,农村人在城市打工不容易,何况奋斗出头,只要情节不太雷,她就接。介于王山的品味,这个剧应该不是脱离现实的玛丽苏。“王哥,无论是明年,还是后年,只要电影准备好,你觉得我适合,我就一定来,角色无所谓,管饭就行。”
王山欣慰地笑笑,就知道没看走眼。接连合作三部戏,他与温宁间早已不是简单的合作伙伴那么关系,他们都在奋斗的路上,遭受过失败与挫折,他是电影票房惨败,而她是无数次没有原因的被换掉,如今都算熬出头,这种感情很战友。
心有灵犀谈不上,但相似的命运让两人更加能够理解对方奋斗的不易,仿佛看到另一个自己。
《小冤家》在7月中旬正式关机。
最后一场戏是补拍。雨从凌晨开始下,正好也是一场雨戏,抬头望一眼窗外,王山欣慰地点点头:“嗯,好兆头。”
温宁翻一个白眼,什么好兆头,是剧组又省钱了吧?雨水侵湿衣服容易走光,温宁抢了个注意,在单衣里套了件小泳衣,虽然穿在身上紧绷绷的不舒服,但总比春光乍泄强。
雨越下越大,晚上八点,一切准备就绪,王山手紧盯监视器屏幕,握对讲机,“各部门,五分后准时开拍。”
“收到。”
雨戏,夜戏,均是最难拍的镜头,对光线要求极高,如有疏漏,后期修补难度极大。为求万无一失,道具师,灯光师反复在片场走位。而温宁与陈玉凯则各撑一把雨伞为即将开拍的戏份设计动作。
望着瓢泼大雨,又是最后一场戏,陈玉凯忽然有点焦虑,这是老毛病了,每次拍戏越到最后越紧张。他嚼着口香糖,看一眼身旁沉默不语的温宁,胳膊肘捅捅她,“小温,紧张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