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外域宝藏(2 / 4)
回原驻地。
一路南行,很快便下了港口走水路前往斗得最厉害的东南水师。宁家战船之上,谢永林早早便被带到这里,不过朱定北也没让他们父子早日相见,此行南下水路遥远最快也要十日时间,先晾他们之日再说。而宁叔也将匈奴王子背上的宝藏图完整地拓印下来,他没有假以他人之手,亲力亲为,而除了他之外也没有人知道匈奴王子的行踪,与宁衡朱定北在战船上汇合之后,第一时间便将宝藏图呈交二人。
当日粗粗扫了一眼便被那两个孩子背上宝藏图辽阔的地域而震撼,如今细细看来,心中激荡比当时只多不少。
屏息着的朱定北后知后觉地出了一口气,道:“昭太后如何做到……莫非他老人家有先知不成?”
宁衡不觉得他的猜测可笑,反而点了点头道:“先人之能本就不同常理。长生看过那么多宁家行商的手札,应当知道,宁家族内的商人教育一直沿袭自昭太后所创立的规矩,几百年来,并非我们无心革新突破,而是,无法突破,我们拍马不及。”
昭太后身上有太多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事情,在那个战乱年代,百姓食不果腹,饿殍遍野,商人的地位低到连犬狗都不如。寻常人家识字读书的人少之又少,朝局都在权贵家族的掌控之中。他们有世代积累的财帛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不论是商还是农都只能依附他们讨生活,农户没有田地,商户没有钱银,他们都只不过是富贵人家的奴仆。
但昭太后就有如此魄力,他与太.祖皇帝陛下开设学府,准允寒门读书,给他们平步青云的机会,接纳他们进入朝局。他们建立商会,将商人地位提升与农相抵,制定律法限定商税保障商事。开通官道河道,沟通各大城池……种种种种,这些智慧让人难望项背。
朱定北叹息,“我如今才知为何帝后将其他宝藏图深埋海中,却独独留下这一卷。想必,先人最初的用意,便是想助大靖开疆扩土。”
图上,没一个标注的矿产,都是先人的野心和对后辈的期待。
只是不知为何,这卷图纸他们没有留给皇室,却留给了宁家,或者说,留给了宁朔保管。当年的宁家,不论亲弟继子一定十分和睦友爱,先人如何也想不到,不过三代,却已经分崩离析,造就了今时今日的场面。
“我只是不明白,如果甄飞河的祖辈便得到这一卷藏宝图,他们应当不会只占一个匈奴,也不会局限在大靖。”朱定北敲了敲重新卷起的藏宝图,道:“阿衡,你说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