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部分(2 / 7)
“劾南京工部侍郎叶贽,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史雍不法;南京光禄寺卿胡谅,浙江按察使李善,参政李文安,唐锦舟侵克灾银,请移文巡抚官核实其罪,下有司逮问,俱罢官追银,依律惩治!”
阁老要收拾一个人,无需亲自动手,自有学生部科官甘为马前卒。
六科弹劾,不过是开胃菜。
纵能定罪,依律严惩,也不过是罢官去职。
戴铣递送的奏疏,才真是要命。其中例举南京六部及三法司种种不法,皆查有实据,尤以都察院为最。
不知晓内情者,都会以为戴给谏刚正不阿,身染诬名,历经起伏,愈发嫉恶如仇。
唯有戴铣自己清楚,旁人都是幌子,史都宪才是最终目标。
经历前事,戴给谏轻易轻易不信同僚。从写好奏疏到递送入京,未经南京衙门,只请南京守备太监傅容相助。
反正要得罪人,不如得罪个遍。将六部三法司一起拉上,人数多了,彼此猜疑牵制,反倒更加安全。
就算要报复,也要等风头过去。届时,他是否留在南京,早成未知数。
况且,弹劾范围越大,呈至御前,才会更有说服力。不至被他事压下,留在文渊阁落灰。
只不过,戴铣万万没有想到,这封奏疏,远比想象中力度更足,掀起的风浪更大。
阴差阳错,藩王安插在金陵的钉子,都被连根拔起。
历史上,戴给谏死在刘瑾之手,廷杖之下。这一回,弹劾奏疏递到京城,刘瑾奉天子之命,亲自安排番役南下,护卫戴铣北上。
该说是历史惯性,有关联之人总会“走”到一起,还是老天恶作剧,开出这样的玩笑?
无论哪一个,弹劾递至御前,天子震怒,风浪骤起。
朔风吹至金陵,今岁冬日,将比往年更冷。
蓟州
杨瓒率领五百人,继续在城头堆雪筑墙,令役夫拆毁城内废屋,削减木桩,在城外地堡布防。
黍谷山战况不停传回,才氏兄弟阵亡其二,赵榆谷大用带伤御敌,顾卿顾鼎分领一队骑兵,在鞑靼侧翼骚扰,意图拖延时间。
谢丕顾晣臣几日未眠,领伤兵全力建造投石机,运上城头,预备一场大战。
李大夫主动找上杨瓒,令徒弟抬出两箱药粉。
“入师门时,曾立誓救死扶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