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圣诞的歌(1 / 5)
没有哪个地方像牛津这样,花园与园林在其精神世界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牛津每个学院的那些美丽大花园充满了隐喻:穿越人类文明历史的漫长隧道,牛津人的精神最终皈依于一片绿意的自然。当然,这些精神,现在看来有些懒散,有些守旧,甚至僵化,这些缺点,李辰是认同纳拉亚纳的观点的,但是,徜徉在其中的更多的是浓郁的化不开的文学思想和深厚积淀的哲学光芒。
纳拉亚纳想在这样的土地中,收获先锋潮流,那无疑是缘木求鱼。
通过上午抓小偷,算是结识了这位未来印度IT之父。投资他?还是算了吧。他现在也只是一个闻到了一丝潮流的气息,他还没有真正感受到那股IT潮流澎湃的力量。等他从美国返回东方时,那时候的纳拉亚纳才会有些价值。所以,李辰给了他一些祝福之后,双方留了个固定的联系方式,便继续在这片园林集市中行走,寻找自己的宝藏。
并不是每天都有收获,今天的李辰就是两手空空。
赶到博德莱安图书馆旁边的哥特式咖啡厅时,下午的拉丁语交流会已经开始了。站在人群中间的小伙子叫帕丁,西班牙人,默顿学院大三的学生,正在给大家解释拉丁语系中的屈折变化体系。
在牛津,每到周末,每个咖啡馆都有这样的自发学习团体。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或学子,相互交流自己的学识。没有所谓的老师,也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学生。就连李辰,都有好几位学子在向他请教汉语。一批旧友走了,然后又来一波新人,没有约束,只要你遵守最基本的礼仪,没有排斥,在学问的世界是平等的。
这个咖啡厅的拉丁语系和希腊语族的交流,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了,形成固定的时间段,两场交流各有一个小时,中间休息半个小时。
不一会,帕丁结束了自己的宣讲,看到坐在边角的李辰,走了过来。“嗨,来自东方的帅小子,你今天迟到了,你的小女朋友呢?”帕丁一直分辨不出李辰的年龄,这是西方人的通病,如同西方人的脸盲症一样。
学习三个多月,李辰对帕丁的西班牙语,基本能听明白。李辰给对方要了一杯咖啡,同时也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毕竟在对方宣讲时迟到,有些不礼貌。
“一对三?”帕丁上下打量,似乎怎么也不相信,这瘦弱的身材有这么强的力度.
李辰笑了笑,没解释。虽然他取巧了,但谁说不是一对三呢?
“你会中国功夫?就像…就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