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谋划未来(1 / 4)
所谓麻烦就两个字——没钱!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经由月星商贸介绍前往苏俄参观的团队就有四个,海陆空还有总后勤部。苏制武器好不好?说实话,一般,但这一般也要比内陆六十年代水平强出太多!他们想不想买?想买!海陆空三支兵种的相关研究所都列出购置清单,递交总装。
总参、总后和总装三大决策部门头都大了——从四代飞机到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再到巡弋飞弹,海军的清单上还列出一艘在乌克兰境内船坞上处于停工状态的再建航母。
好家伙,不算后续维护及零部件的增订,单单这一份清单就高达二百多亿美元。
1990年内陆对外公布的军费数字才290亿元(RMB),即便是按照内陆自己规定的最新对美元汇率4.738:1,这点钱也不够塞牙缝的。更何况这些钱,他们还要养超过250万正规军,70万部队文职人员,120万准军事部队及警察队伍。
按照李德的话,把三总领导拆皮卸骨卖了,都填不上这个窟窿!
“没钱?”李辰捻了捻手指,嗤笑出声,这笑容并非讥讽,而是苦涩。
内陆并非没钱,而是……RMB换不来美元,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美元。
内陆经历了十年的改革开放,一大批国有企业获得新生,同时乡镇企业也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很明显,因此说政府机构还是小有积蓄的,要不然也不会准备在谋划着彻底放开商品价格——为了这一条的顺利实施,当时的内陆政府准备了一千多亿的准备金。
因此说政府还是有点积蓄的,但这笔钱也只能在国内流动,世界经济体不承认RMB的汇率体系,也就是说这些钱换不来一毛钱美元。
尽管从1985年开始,央行八次调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最早的2.2:1,调整到1990年的4.738:1,但他们的汇率机制依旧没能获得国际认可——当时黑市RMB汇率为11.8:1。
当时最流行的企业外贸词汇是“出口创汇”——他们赚取美元的唯一途径就是外贸生意,用物资换取美元。为了换取更多的美元,内陆政府不惜采取高额补贴的措施,真正是墙外损失墙内补。譬如当时一级钢材的国内销售价格是450美元每吨,但为了出口换取宝贵的美元和日元,宝钢以280美元/每吨向日本出口。呃,这么核算,每出口一吨钢材,宝钢亏了170美元。宝钢会亏损么?不会,这17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