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2 / 11)
鸯在头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都懵了好半响。
宝玉还小?
诚然,跟已经十七岁的十二相比,宝玉这个九岁的孩子的确很小,都快小了一半年岁。然而,其实九岁已经不算是孩子了,该是半大的少年郎。在珠哥儿、琏哥儿像宝玉这般大小时,已经上国子监念书去了。而十二在这个年岁时,已经将他三个舅舅折腾得死去活来了。可惜,九岁的宝玉除却念了最基本的“三百千”外,也就是对一些游记、话本子感兴趣。对了,宝玉于诗赋一途极为擅长,尤其是在灵气方面,那是连十二都自愧不如的。
可惜是,科举不考诗,赋倒是会涉及,却不是重点。科举的重点,从来都是经史子集以及策论。
因此,对于贾母认定宝玉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这种想法,连鸳鸯都无法昧着良心附和,只能微笑着表示沉默。
好消息是,到底是地位超然的国公夫人,哪怕最近这些年来,贾母压根就不曾外出赴宴,她的人脉依然很广。当然,这种人脉在旁的事情上压根就无法起到任何作用,要不然头几年贾母被贾赦逼得生不如死的时候,她也可以对外求救了。不过,虽说在旁的事情上没啥作用,可对于说亲一事,还是极为有用的。
尤其是给十二说亲。
出身、地位、相貌、天赋、才能、前程……也许单论其中一项,十二并不是最为出众的,可若是将这六点合在一起,满京城都没有一人能够越过十二的。哪怕是贵为皇子,那也没法每一项都比十二强。
一时间,荣国府被媒人踏破了门槛。当然,这里头的媒人并不是真正给人说媒拉纤的那种,而是被旁人家请来做中人的贵太太们。
于是,等十二猛地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坑了时,已经太晚了。
十二也是真冤枉,因着他在上书房是半读半教的形式,其实比旁的人更为忙碌许多。好在他本人并不在意,哪怕是到了逢无休一的日子,也多半忙的脚不沾地。即便偶尔闲了下来,也是往张家或者其他当世名儒家里跑,很少会留在荣国府里休息。也因此,等他发觉不妙时,已经是秋日里的。
今年又是科举年,不过因着亲朋好友里头并无一人参加,且十二也已经离开了翰林院,故而他并不怎么关注科举。可就算再怎么不关注,因着两辈子都被科举折腾得不轻,十二很恶劣的决定用科举的卷子逼死皇子和伴读们。结果,计划尚未实施,他就被强行拖到了荣庆堂里。
“这是打算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