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消息(2 / 7)
年轻人来了邺城,同往的还有两个叫刘允,阮偮的年轻人,元明姝十分高兴,许循是她认识的一个旧友,出身自扶央大名鼎鼎的许氏,不说许循才能出众,光这个名字都是金子的。至于刘允阮偮也都是知名的一些青年子辈。元明姝得到消息,亲自去半道接他们的马车,接到城中殷勤款待,谈论许久,许循等留下来,元明姝将他们推荐介绍给高昶。
她对许循等人尤其热情殷勤,又让高昶摆起身份,目的既是为了延揽人才,同时也是为的放低自己,把高昶往上抬,从而让人尊敬他。
高昶也是询问谈论之后,留下了许循等人。
许循,刘阮等人留在邺城之后,跟高昶熟识了,见到如今河北的状况,对高昶也是使劲的捧使劲的称赞,他们都是真正的名士,一句夸赞可比什么都值钱。自此之后,愿意来邺城任职的青年才俊就开始多了起来,一时珠玉琳琅,人才荟萃,四方乱成了一锅粥,只有河北这里已经开始有了安定恢复的迹象,同年秋,粮食丰收,各郡县上下皆上书报庆贺。而高昶则相应的声势愈盛。
高桓打败了四方诸侯,于同年秋迁都太原,也就是他根据地所在的并州,说是迁都,其实也可以叫做狼狈逃窜。原本同他同心协力共同打击元氏的刘崧因为和他闹起了不合,两人实力相当各不相让,刘崧手里也握重兵,拥有实权,高桓为了避免和他两败俱伤,听从部将的建议返回并州,算是退让了一步。这一步退让的高桓心头吐血,回并州的路途中都气的重病,险些身亡。
回到并州过了半年,他才渐渐振作起来。
宫室建成之后的两个月,四月十八日,十九岁的广平王元脩于并州登基,尊帝位,仍然延续魏帝国旧统。然而明眼人都知道,魏帝国还在,却已经换了姓高了,原来的元灏手中还有权力,还能和高桓你死我活相博,如今的元脩却是个完完全全的傀儡。登基前夕,高昶上表称贺,高桓招他入朝,高昶以河北战事未息为由,拒绝了入朝。高桓又让他领兵去攻打豫州刘崧,高昶考虑到邺城局势刚稳,百废待兴,不宜出兵,也拒绝了没去。正如高时芳所言,他一到河北就成了鱼入大海,鸟入青天,再不肯听高桓的节制了。而高桓也奈何他不得。
在洛阳,刘崧扶持了另一个元氏皇嗣登位。不过如今的洛阳已经失去了号令天下的资格,洛阳的那位天子,所能号令也也仅仅只有洛阳周边两三百里的地盘。承元元年到天末元年的国号也相当混乱,高桓并州那边一年换一个年号,洛阳的那个朝廷又用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