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2 / 5)
没底气了。而且再要攒起来,又得多少年?
承元帝不着痕迹地看了看站在下头的几个儿子。
在他的想法里,自己十年之内就该退位了。他英明了一辈子,难不成却要晚节不保,留下一个烂摊子给下一个继任者?
但那是天下黎民百姓的性命,真大修了水利即使明年没有水患,那也能叫百姓在以后的岁月里受益,一样是给大周百姓的福祉。
想罢,承元帝舒了口气,对底下的几个儿子道:“都说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种时候,无论势头高低,总是以年岁序齿排位的。
因而二皇子韶亓萱率先出列,却姿态随意地行了个礼,开口道:“儿臣愚笨,没想到什么好办法解决银钱的事。”
“没想到办法”是事实,但前面的“愚笨”则是韶亓萱破罐子破摔了,并着几分赌气。
他自从被承元帝否决了继位的希望之后,人消沉了,连带着在朝上做事也消极了许多。原先韶亓萱虽然不聪明,但他还愿意在朝上多思考多做事,如今却是什么都懒得动脑,更没在承元帝面前表现的欲望。
不少朝臣见他如此,不免纷纷摇头叹息。
承元帝却无意他的消极,从韶亓萱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其实是赞同修缮一事的,心下慰藉了些,便转头看下一个儿子——三皇子韶亓茽。
韶亓茽思索几分,道:“父皇,修缮水利都需征调徭役。按理徭役虽是无偿却要管劳工温饱,但眼下也不是不可以变通。如今各州官府本就在开仓放粮,不若在留出老弱妇孺的救济粮食之后,将剩下的粮食作为青壮劳力的报酬,多劳多得。最好各州各府都参考本地实际的粮食总量和人口数目来分配报酬。如此,一来减轻官府的负担,二来提高水利工事的效率。”
承元帝颔首,这样确实可以省下一部分银钱,而且这种旱情频发的年份,只要有粮拿,便会有平民百姓自愿参与徭役,齐心合力之下工事完成会快得多。
四皇子韶亓芃提出了堵不如疏,提议工事灵活。
中规中矩,一如韶亓芃近段时间表现出来的一般。
倒是五皇子韶亓荇的建议颇叫承元帝赞赏。
“若修缮全国水利,工事不免太过浩大,即使有三皇兄提出的法子也不一定完得成。不若先叫各州各府统计当地近二十年来的水患事故,挑出容易出事的险地,该修的修,该防治的防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