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略修)(3 / 6)
力量,是当时卡隆最大的一支,也是最具威慑力的。
他们居然已经撤走了。
异样的死寂之后,撤离开始了。
那些有撤离资格的人,一个接一个的上车,不敢抬头看难民的眼睛,嘴唇翕动了好久,只能说出“sorry”,上了车,有人把帘布拉起,好像这样就可以把车外这个即将成为地狱的地方给忘记。
卫来想不通:“为什么要撤呢?”
岑今也是后来才知道,胡卡人枪杀了八个比利时维和士兵。
“杀死维和士兵是很冒险的行为,可能带来两种结果,一是激怒西方国家,招致大量增兵报复;二是,震慑这些国家,让他们知道卡隆的局势已经失控,维和士兵也不安全。”
消息传到比利时国内,一时炸开了锅,媒体偏激的发问:为什么要让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士兵死在异国他乡?大多数比利时人连卡隆在东在西都不知道!这已经是个错误的开始,还不纠正吗?
顶不住压力,比利时开了个头,美国、法国、以及所有其它的西方国家,都开始布置撤离了。
胡卡人很聪明,算准了这些西方人绝不会为了没有利益的地方牺牲士兵的性命。
“但当时我们不知道这些情况,我觉得不能接受,做着人道主义工作的人,在这种时候离开,等于把难民丢给屠刀——连我都不能接受,你可以想象,我那些满腔热忱的同事们,那些真正心怀理想的人,是怎么样的反应。”
有几个人拒绝上车,说,我们不走。
我们长了外国人的脸,只要把联合国的旗帜升起来,亮出身份,这里就是保护区。
国际上是认可保护区的,比卡隆更惨烈和大规模的战争都有,保护区一直存在,我们不走。
那时候,岑今已经上了车,她看着底下的几张脸,热血忽然冲上了脑子。
她冲下车,说,我也不走。
卫来说:“你很勇敢,真的,那些被你保护的人,终生都会感谢你。”
“勇敢?”
她盯着卫来看,忽然大笑,笑的上气不接下气。
“我那时候21岁,我冲动,我鄙视坐在车上的人,当然,也不排除心底有一点妄想:你们撤离了,我在最危险的环境里坚守,等局势稳定下来,我会获得你们想象不到的荣誉……”
“但现在我后悔了,如果再给我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